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 是成年人中最多見的一種惡性眼內腫瘤, 在國外其發病率占眼內腫瘤的首位, 在國內則僅次於視網膜母細胞瘤, 居眼內腫瘤的第二位。 此瘤的惡性程度高, 易經血流轉移, 在成年人中又是比較多見, 在臨床工作中易和許多眼底疾病相混淆。 因此, 在眼科臨床工作中應予充分重視。 此病以中年以上患者為多。 眼後極部是好發部位, 向前則發病率依次遞減。
診斷依據:
1、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 早期症狀有視物變形、變小、中心暗點以及屈光度的改變, 也是重要的臨床表現, 足以證明視網膜下有一個實質性腫物在持續增大。
2、由於脈絡膜黑色素瘤多起源於睫狀神經, 眼底病變可同時合併瞳孔異常, 或在角膜相應部位出現扇形感覺減退區。
3、血流回流障礙或局部腫瘤壞死而引起鞏膜炎, 表現為局限性鞏膜充血。 鞏膜內外有肉芽組織增生。
4、眼球疼痛。 疼痛的原因可由繼發性青光眼或腫瘤壞死誘發眼炎所引起, 少數則由於腫瘤浸潤或壓迫睫狀神經節所致。
5、前房或玻璃體出血因腫瘤壞死所導致。
6、眼球突出, 腫瘤向球後蔓延所引起。
7、鞏膜透照試驗:在鑒別診斷上有較大的使用價值。 在炎症病變、黃斑盤狀變性, 脈絡膜轉移癌或脈絡膜血管瘤, 均可透光;而在脈絡脈黑色素瘤, 一般是不透光的。
8、B型超聲診斷儀掃描:B型超聲波檢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對屈光介質混濁病例更有幫助。 腫瘤表現平滑蘑菇狀突出;腫瘤超聲波的後面有回聲陰性區, 脈絡膜凹陷。
9、螢光眼底血管造影
視網膜血管與腫瘤血管同時出現雙重迴圈。
早期無螢光顯影, 晚期螢光增多, 顯高低螢光混雜的斑駁形態。
10、同位素32磷吸收試驗陽性。
11、CT、磷共振檢查也有助於診斷。
以上就是黑色素瘤專家向您針對黑色素瘤做出的相關回答, 希望對我們的黑色素瘤患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