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人結婚後為何不幸福
三、感覺不到幸福就不要結婚
女人不結婚就不幸福嗎
1、過去,不結婚的女人,肯定是那種有了遁入空門心思的,但現在這種社會恰恰相反,是那種想十足地享受自我女人優勢的女人。 她們想把自己的人生重疊著過,過出十倍的精彩,但往往只是一種對人生和生命的透支,以及不切實際的幻夢。 當然,戀愛是美好的,美好到可以刻骨銘心。 所有的花前月下,所有的浪漫傾心,將一往無前地追隨在愛情的周圍。
2、現在,從報紙到廣播、從電視到網路,婚外戀、小三、情人等等詞語隨處可見,雖不能說明所有已婚男人都如此,但至少可以說明,這種現象已經如九年義務教育一樣普及了。
3、當然,只戀愛不結婚,對於部分女人可能在一定時期會產生如此想法。
4、有人說,女人過的是前半生。 後半後都得靠前半生打下的江山度日。 雖然這不一定準確,但也有幾份道理。 因為許多女人渴望用青春和美貌換來一輩子依靠,當自己青春不再,容顏失去的時候,她們依然可以去支取年輕時存款,或是這種存款的利息。 如果女人不在青春尚在時,存貯更多,那等到她容顏老去,一定就感到恐慌和沒有依靠。 女人要麼在年輕時,積蓄更多的物質資本,要麼積蓄更多感情資本。 但少數女人,會覺得通吃是一種很賺的生活狀態。 一是能賺來自由感;二是能賺來更多男人的喜歡和付出;三是能賺來與更多異性親密接觸的機會。
5、也許,女人太把自己當人,或太不把自己當人,都可能不想結婚。 太把自己當人,就覺得自己該是大家的,大傢伙兒都需要她,結婚會讓她們貶值,對某個男人的絕對無私,就是對更多喜歡自己的男人自私。 太不把自己當人,就認為反正就這樣了,活過哪天算哪天,及時行樂,結婚反而是高抬她們了。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不結婚,好處明顯,但缺點也就肯定也相對突出。 看似是一種把麻煩事兒簡單化的好辦法,但事實上只是想當然。
女人結婚後為何不幸福
1、生活環境改變。
女人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婚前有家人和夥伴們陪伴,置身熟悉的生活環境,看到的是熟悉的笑臉,成長過程無拘無束,單身生活自由自在,不需要顧及太多的問題。 婚後離開父母和親友,婆家除了有個愛自己的老公,周圍是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自然會產生某種孤獨感,很多女性有時候還會冒出嫁人值不值得得奇怪想法,這種孤獨感正是影響幸福感的種要原因。
2、老公關愛減少。
女人戀愛時被男友視若掌上明珠,享受公主般的關愛與呵護,自然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男人婚後需要挑起養家重擔,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業上,對老婆的關愛自然比戀愛階段要少。很多女性對婚後男人的這種變化也不適應,尤其聽不到喜歡的甜言蜜語,看不到浪漫與驚喜很生氣。面對老公婚後的變臉,有種從天上掉到地下的失落感,也會對婚姻產生不滿。
3、家庭瑣事纏身。
女人婚後不但要處理好夫妻關係,還要面對老公的家人和親戚,光處理這些關係就夠費心勞神了,更何況還要承擔大部分家務。女人有了孩子後悔更忙碌,如果攤上個愛家顧家的男人,主動分擔些家庭瑣事還好,若碰上個油瓶倒了都不扶的老公,獨自面對這麼多家庭瑣事確實很辛苦。女人婚後會覺得力不從心,有種應接不暇的感覺,整天弄得身心疲憊,那還顧得上幸福不幸福?
4、生活壓力過大。
女人單身時,即便不用啃老,也是自己吃飽全家不餓,唯一的壓力來自於工作。婚後就不那麼舒坦了,不但要養育兒女,照顧一家老小,還得兼顧工作,監督老公別胡來,各種壓力撲面而來,有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如果嫁個有錢男人衣食無憂,不用過多為錢發愁,若家庭物質生活條件不太好,還得為房子、車子和孩子教育等費用等操勞,壓力和責任過大也會影響幸福感,難免對老公甩臉子。
5、婚後迷失自我。
婚姻是女人的歸宿,嫁人就圖個愛的人,有個溫暖的家。正是這種婚姻觀左右了婚後女人的思維,往往把老公當成自己的天,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命,唯獨忘了照顧好自己。心裡裝的是老公、孩子和家庭,腦子想的是怕家人們凍著餓著,攢點錢先替老公買身好衣服,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為的是讓自己臉上有光。有些女性連化妝品都不捨得買,這樣的生活怎麼能讓女人覺得滿足呢?
感覺不到幸福就不要結婚
聽到S小姐結婚的消息,好多人都說“她終於安下心好好過日子了”。S小姐的怪癖性格是出了名的,而且她確實有點特殊。S小姐認為,成長環境不好是造成她性格怪僻的原因,她對此毫無辦法,所以周圍人就應該原原本本接受她才是。而就是這樣的S小姐,碰到一個憨厚的、溫柔的男人,並很快墜入愛河。結婚後,她周圍的人都倍感欣慰。S小姐感到非常幸福,跟大家說道:“那個人不管我說什麼,都呵呵一笑就過去了。我從沒見過這麼善良的人,我覺得跟他在一起,我一生都會幸福。以前那種日子,我都會忘掉的。”
可是跟大家所期待的圓滿結局背道而馳,一年後,S小姐的朋友們得知了她離婚的消息。據說,經歷了猶如“地獄”般的婚姻生活後,她老公先提出離婚。
人們總說婚姻是人生的墳墓,但仍然期待婚姻能夠把生活引向快樂的世界,好像婚姻有一種魔法一樣。無可救藥的人要是碰上一個漂亮的或者是條件不錯的女人,大家就以為這個男人的一生被拯救了,絲毫不懷疑他會從此變得幸福。可你,還認為婚姻就是無中生有帶來幸福的、神通廣大的魔箱嗎?
用一句話來講,婚姻無法讓不幸的人幸福。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歐,在豐衣足食的年代發明出來的神話,也就是“結婚=幸福”,但是,這個神話不到十年就銷聲匿跡了。
婚姻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而已。想像一下泥漿水(不是那麼渾的),如果你拿棍子攪拌,它就會變得很渾濁,顏色也會變成泥灰色,讓人感覺這些水已經變成另外一種形態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泥漿水又會回到原來的樣子。婚姻也是一樣的,結婚這一盛大儀式,會讓人錯覺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但是,生活的本質沒有發生一點變化。上面故事中的S小姐,在結婚前,她是一個對社會和人際關係都持消極態度、自我摧殘的人。後來,一位憨厚而溫暖的男人出現在她面前,他包容了她。人們,甚至是S小姐本人,都以為她的人生會發生變化。但是,S小姐對待生活的態度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依靠老公一個人的努力去支持女人的幸福,最終都會達到極限,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吧。
在韓國,對普通人(不管已婚還是未婚)和針對已婚人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回答“我感到幸福”的人都占20%。也就是說,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都只有20%的人覺得幸福。這個調查結果意味深長啊。最終來看,幸福的未婚造就幸福的已婚。
有一位叫索尼婭?萊溫斯基的心理學家說過,人們常說婚姻會決定幸福程度,實際上,婚姻並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每個人實際感覺到的人生幸福感。因為,人的幸福感並不受金錢,或者婚姻這樣的環境因素影響,而是被諸如個人意志、性格等內心的因素影響。假設決定我們幸福的條件為100分,那麼遺傳性格占50分,為了幸福而付出的努力和個人意志占40分,周圍的環境占10分。所以,你要是覺得現在的人生並不幸福,那麼,即使你哪一天中了彩票,變成款姐,或者通過整容手術變成美女,再或者跟某個有財富、有知性、有相貌、有愛心的完美男人結婚,你也不會得到高出10%的幸福。看到這個研究結果以後,我才理解那些富人們試圖自殺的原因。
西歐國家花了150年時間,才普及了核心家庭這一概念。但是,在韓國,核心家庭概念的普及只有幾十年歷史。因此,新一代年輕人結婚後組建的家庭,表面上雖然是類似西歐國家那樣的核心家庭,但是,實際上,韓國社會仍然從屬於朝鮮民族古老的家族制度。對於那些婚前生活在現代社會,婚後卻一下掉進19世紀古老家長制度的年輕女性們,她們的境遇不比某個貧窮國家的女人好多少。對於為了結婚而克服太多困難的韓國人來說,結婚實際上是一種增幅裝置。也就是說,它能讓原本幸福的人更幸福,原本不幸的人更不幸。
因此,如果你將來想結婚,並且想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變成幸福的未婚女性。
婚後離開父母和親友,婆家除了有個愛自己的老公,周圍是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自然會產生某種孤獨感,很多女性有時候還會冒出嫁人值不值得得奇怪想法,這種孤獨感正是影響幸福感的種要原因。2、老公關愛減少。
女人戀愛時被男友視若掌上明珠,享受公主般的關愛與呵護,自然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男人婚後需要挑起養家重擔,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業上,對老婆的關愛自然比戀愛階段要少。很多女性對婚後男人的這種變化也不適應,尤其聽不到喜歡的甜言蜜語,看不到浪漫與驚喜很生氣。面對老公婚後的變臉,有種從天上掉到地下的失落感,也會對婚姻產生不滿。
3、家庭瑣事纏身。
女人婚後不但要處理好夫妻關係,還要面對老公的家人和親戚,光處理這些關係就夠費心勞神了,更何況還要承擔大部分家務。女人有了孩子後悔更忙碌,如果攤上個愛家顧家的男人,主動分擔些家庭瑣事還好,若碰上個油瓶倒了都不扶的老公,獨自面對這麼多家庭瑣事確實很辛苦。女人婚後會覺得力不從心,有種應接不暇的感覺,整天弄得身心疲憊,那還顧得上幸福不幸福?
4、生活壓力過大。
女人單身時,即便不用啃老,也是自己吃飽全家不餓,唯一的壓力來自於工作。婚後就不那麼舒坦了,不但要養育兒女,照顧一家老小,還得兼顧工作,監督老公別胡來,各種壓力撲面而來,有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如果嫁個有錢男人衣食無憂,不用過多為錢發愁,若家庭物質生活條件不太好,還得為房子、車子和孩子教育等費用等操勞,壓力和責任過大也會影響幸福感,難免對老公甩臉子。
5、婚後迷失自我。
婚姻是女人的歸宿,嫁人就圖個愛的人,有個溫暖的家。正是這種婚姻觀左右了婚後女人的思維,往往把老公當成自己的天,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命,唯獨忘了照顧好自己。心裡裝的是老公、孩子和家庭,腦子想的是怕家人們凍著餓著,攢點錢先替老公買身好衣服,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為的是讓自己臉上有光。有些女性連化妝品都不捨得買,這樣的生活怎麼能讓女人覺得滿足呢?
感覺不到幸福就不要結婚
聽到S小姐結婚的消息,好多人都說“她終於安下心好好過日子了”。S小姐的怪癖性格是出了名的,而且她確實有點特殊。S小姐認為,成長環境不好是造成她性格怪僻的原因,她對此毫無辦法,所以周圍人就應該原原本本接受她才是。而就是這樣的S小姐,碰到一個憨厚的、溫柔的男人,並很快墜入愛河。結婚後,她周圍的人都倍感欣慰。S小姐感到非常幸福,跟大家說道:“那個人不管我說什麼,都呵呵一笑就過去了。我從沒見過這麼善良的人,我覺得跟他在一起,我一生都會幸福。以前那種日子,我都會忘掉的。”
可是跟大家所期待的圓滿結局背道而馳,一年後,S小姐的朋友們得知了她離婚的消息。據說,經歷了猶如“地獄”般的婚姻生活後,她老公先提出離婚。
人們總說婚姻是人生的墳墓,但仍然期待婚姻能夠把生活引向快樂的世界,好像婚姻有一種魔法一樣。無可救藥的人要是碰上一個漂亮的或者是條件不錯的女人,大家就以為這個男人的一生被拯救了,絲毫不懷疑他會從此變得幸福。可你,還認為婚姻就是無中生有帶來幸福的、神通廣大的魔箱嗎?
用一句話來講,婚姻無法讓不幸的人幸福。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歐,在豐衣足食的年代發明出來的神話,也就是“結婚=幸福”,但是,這個神話不到十年就銷聲匿跡了。
婚姻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而已。想像一下泥漿水(不是那麼渾的),如果你拿棍子攪拌,它就會變得很渾濁,顏色也會變成泥灰色,讓人感覺這些水已經變成另外一種形態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泥漿水又會回到原來的樣子。婚姻也是一樣的,結婚這一盛大儀式,會讓人錯覺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但是,生活的本質沒有發生一點變化。上面故事中的S小姐,在結婚前,她是一個對社會和人際關係都持消極態度、自我摧殘的人。後來,一位憨厚而溫暖的男人出現在她面前,他包容了她。人們,甚至是S小姐本人,都以為她的人生會發生變化。但是,S小姐對待生活的態度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只依靠老公一個人的努力去支持女人的幸福,最終都會達到極限,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吧。
在韓國,對普通人(不管已婚還是未婚)和針對已婚人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回答“我感到幸福”的人都占20%。也就是說,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都只有20%的人覺得幸福。這個調查結果意味深長啊。最終來看,幸福的未婚造就幸福的已婚。
有一位叫索尼婭?萊溫斯基的心理學家說過,人們常說婚姻會決定幸福程度,實際上,婚姻並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每個人實際感覺到的人生幸福感。因為,人的幸福感並不受金錢,或者婚姻這樣的環境因素影響,而是被諸如個人意志、性格等內心的因素影響。假設決定我們幸福的條件為100分,那麼遺傳性格占50分,為了幸福而付出的努力和個人意志占40分,周圍的環境占10分。所以,你要是覺得現在的人生並不幸福,那麼,即使你哪一天中了彩票,變成款姐,或者通過整容手術變成美女,再或者跟某個有財富、有知性、有相貌、有愛心的完美男人結婚,你也不會得到高出10%的幸福。看到這個研究結果以後,我才理解那些富人們試圖自殺的原因。
西歐國家花了150年時間,才普及了核心家庭這一概念。但是,在韓國,核心家庭概念的普及只有幾十年歷史。因此,新一代年輕人結婚後組建的家庭,表面上雖然是類似西歐國家那樣的核心家庭,但是,實際上,韓國社會仍然從屬於朝鮮民族古老的家族制度。對於那些婚前生活在現代社會,婚後卻一下掉進19世紀古老家長制度的年輕女性們,她們的境遇不比某個貧窮國家的女人好多少。對於為了結婚而克服太多困難的韓國人來說,結婚實際上是一種增幅裝置。也就是說,它能讓原本幸福的人更幸福,原本不幸的人更不幸。
因此,如果你將來想結婚,並且想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變成幸福的未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