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過去的美好時光裡, 我們做父母的都覺得自己好像是上帝的代理人一樣, 正在履行著教育下一代的職責。 當我們意識到一切都無法重新開始時, “家長”這一身份就變得更加令人敬畏了。 我們的孩子不僅僅是繼承了我們的基因, 而且更重要的是繼承了我們的榜樣。 我們永遠不能回到開始。
一瑪麗·珍妮·錢伯斯孩子性格中的許多因素是通過遺傳獲得的。 有些是父母親的優點, 有些是缺點。 這些優點或缺點都可以在以後的成長歲月裡得到發展或消除, 這就是所謂的後天形成。
活潑、好動、富於幻想,
孩子經世不長, 閱歷尚淺, 不可能做事八面玲瓏。 有些父母卻要求他們如此, 譬如, 吃飯時應該如何如何, 走路時應該如何如何, 家裡來人時又該如何如何。 使得孩子天性中自然的一面被置於一個固定的模式中, 稍有越軌就會遭到大人的嚴厲糾正。 這不但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想像, 而且使孩子深感匪抑, 限制了孩子性格中積極方面的發展。
孩子性格弱點的另一方面是過於內向和封閉。 他們拒絕外界的事物, 或者儘管嚮往卻不輕易表達。 有時候, 完全是由於不善表達, 使之常常難與公共場合融合, 也使他們不易為外界接受。 而“封閉‰陛格的孩子, 從很小就露出了不合群, 性格古怪, 不喜歡新事物, 保守和缺乏創造力的特徵。 在做事情時多表現出惰性, 缺乏主動的、獨立應付事情的能力。 這多半是由於父母的固執和保守造成的。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從小的性格培養, 決定他們將來的成才方向。 那些從小沒有在性格上受到過分壓抑的孩子, 長大後會更有活力, 對生活充滿信心。 因此, 他們在生活及事業上都能摒棄畏首畏尾, 而變得勇於承擔責任,
既然我們經歷的一生中, 有許多不愉快是由性格弱點引起的, 為什麼不能由此想到我們孩子的性格或許也會有同樣的因素?
天生的性格弱點, 並非一成不變, 只要加以正確引導, 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從小就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這樣才能建立起他對外部世界的信心, 他也會感到沒有什麼困難不可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