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 對於不穩定性骨折, 我們主要採用手法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術, 尤其是伸直尺偏型骨折, 可大大降低肘內翻的發生率。 開放復位只適用於開放傷及合併嚴重血管損傷或明確的神經斷裂傷。
無移位骨折:患肢屈肘90°位腕頸帶懸吊, 或用直角托板加肘部“8”字繃帶固定2~3周, 但固定期間應注意複診, 因骨折可能發生的移位或僅表現為輕度向外成角畸形(尺偏型)。
有移位骨折:手法整複外固定
整複方法:矯正重疊及旋轉移位:一助手握住患兒上臂, 另一助手握住患兒前臂, 兩助手對抗持續牽引,
矯正側方移位:以尺偏型骨折為例, 在維持牽引下, 術者兩手分別置於上臂遠段的前、後方, 以兩手2~5指固定骨折近端的外側, 兩拇指置於骨折遠端的內側, 並用力向外側推按, 矯正遠側段向尺側移位, 盡可能矯枉過正, 以橈偏0.5cm為宜(圖10-6)。 若為橈偏移位, 整複手法同上, 但手指推按處和用力方向與尺偏型相反。 必須注意, 橈偏型骨折切不可矯枉過正, 以防出現尺偏。
矯正前後移位:對於伸直型骨折, 當重疊旋轉及側方移位矯正後, 術者在維持上述位置的情況下, 兩拇指在患肢肘後頂住骨折遠段的後方用力向前推按。 其餘兩手2~5指放於骨折近端的前方, 並向後方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