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玉女煎為什麼叫玉女煎

2015-10-27 1847

養生之道網導讀:

玉女煎為什麼叫玉女煎?玉女煎, 中醫方劑名。 那麼玉女煎為什麼叫玉女煎?下面就詳細來瞭解一下玉女煎吧。

玉女煎為什麼叫玉女煎

玉女煎, 由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諸藥組成。 用於胃熱陰虛之牙痛、頭痛、齒松牙齦出血, 煩熱口渴, 舌幹紅, 胎黃而乾等症。 有清胃滋陰之功。

“玉女”, 有三種說法:一指古代道家稱腎為“玉女”, 本方可滋補腎水, 故名。 一指觀音菩薩左有“金童”, 手持淨瓶, 右有玉女, 手持柳枝, 觀音用柳枝醮淨瓶之水, 灑於大地則清涼滋潤, 喻本方有滋陰降火之功。 一指石膏其色白無暇,

性陰寒, 象徵“玉女”。 本方以狀如“玉女”之石膏為主, 既補腎水之不足, 又瀉胃火之有餘, 宛若觀音大士用柳枝醮淨瓶之水灑於大地一樣, 從而使陰虛火亢之症迅速得以平息, 所以名“玉女煎”。

【方劑名】

玉女煎

【出處】

《景嶽全書》

【組成】

石膏9-15g, 熟地9-30g, 麥冬6g, 知母5g, 牛膝5g。

【用法】

上藥用水一盅半, 煎七分, 溫服或冷服。 現代作法:水煎服。

【方歌】

玉女煎用熟地黃, 膏知牛膝麥冬襄, 腎虛胃火相為病, 牙痛齒衄宜煎嘗。

【方解】

本證多由陽明氣火有餘, 胃熱耗傷陰精所致, 治療以清胃熱, 滋腎陰為主。 陽明之脈上行頭面, 入上齒中, 陽明氣火有餘, 胃熱循經上攻, 則見頭痛牙痛;熱傷胃經血絡, 則牙齦出血;熱耗少陰陰精, 故見煩熱乾渴;舌紅苔黃且幹, 為陰虧症狀。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 清胃火, 故為君藥。 熟地黃甘而微溫, 以滋腎水之不足, 故為臣藥。 君臣相伍, 清火壯水, 虛實兼顧。 知母苦寒質潤、滋清兼備, 一助石膏清胃熱而止煩渴, 一助熟地滋養腎陰;麥門冬微苦甘寒, 助熟地滋腎, 而潤胃燥, 且可清心除煩, 二者共為佐藥。 牛膝導熱引血下行, 且補肝腎, 為佐使藥, 以降上炎之火, 止上溢之血。

【功效與作用】

清胃熱, 滋腎陰。

【主治】

胃熱陰虛證。 頭痛牙痛, 牙齒鬆動, 齒齦出血, 煩熱口渴, 舌紅苔黃而幹, 脈浮洪滑大, 重按無力。 亦治消渴, 消穀善饑等。

【配伍特點】

配伍特點是清熱與滋陰共進, 虛實兼治, 以治實為主, 使胃熱得清, 腎水得補, 則諸症可愈。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胃熱陰虛牙痛的常用方。 臨床以牙痛齒松,

齒齦出血, 煩熱口渴, 舌紅苔黃而幹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牙齦炎、急性口腔炎, 舌炎、糖尿病等屬陰虧而胃火盛者。

【加減化裁】

火盛者, 可加山梔子、地骨皮以清熱瀉火;血分熱盛, 齒衄出血量多者, 去熟地, 加生地、玄參以增強清熱涼血之功。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泄, 脾胃陽虛者不宜使用。

【文獻摘要】

1、《成方便讀》:“人之真陰充足, 水火均平, 決不致有火盛之病。 若肺腎真陰不足, 不能濡潤於胃, 胃汁乾枯, 一受火邪, 則燎原之勢而為似白虎之證矣;方中熟地、牛膝以滋腎水, 麥冬以保肺金, 知母上益肺陰, 下滋腎水, 能治陽明獨勝之火, 石膏甘寒質重, 獨入陽明, 清胃中有餘之熱。 雖然, 理雖如此, 而其中熟地一味, 若胃火熾盛者,

尤宜斟酌用之, 即虛火之證, 亦宜改用生地為是, 在用方者神而明之, 變而通之可也。 ”

2、《景嶽全書》:“水虧火盛, 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 陽明有餘, 煩熱乾渴, 頭痛牙疼, 失血等證如神。 ”

以上就是玉女煎的一些知識, 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方劑, 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