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心理測試遍地開花 專家稱根本沒有科學性

目前, 關於性格、職業、婚戀及未來的測試題正風行於各種網站和網上論壇中。 心理測試何以在網上遍地開花?其中有沒有科學和可信的成分?請關注——
“測你的EQ、IQ指數”、“測適合你的財富之路”、“測你具備怎樣的職業潛力”……您是否做過這樣的測試?
“網站上的測試太多了, 基本上想測的都能找到。 ”熱衷於網路心理測試的小陳告訴筆者。 他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心理測試網站”, 立馬出現各種“專業”網站, 或稱權威, 或稱科學, 或稱全面準確, 或稱遊戲。 細看下去, 發現測試種類的確很多:智商情商測試、職業及人際關係測試、職業規劃及人才測評、婚戀及心理健康測試……應有盡有。

那麼, 網路心理測試到底科學不科學?可信不可信? 
專家否認網站測試科學性
“心理測試在研究領域稱為心理測量, 是通過專業人員設置的量表所進行的人工測量, 進而瞭解被測物件相關效度的情況, 實用性強、信度和效度較高, 對自我和其他的認知具有科學客觀的指導意義。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測量課題組黃端博士這樣解釋科學的心理測試。 他指出, 網路心理測試與科學心理測試是有差別的。
首先兩者目的形式不一樣。 “網路心理測試因為要吸引大家的關注, 獲得高的點擊率, 所以趣味性更強, 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瞭解自己這樣的心態。
但是科學的心理測試具有比較強的實用性和目的性, 如臨床上診斷和治療精神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組織做人工測評和人格測驗、進行人才篩選和崗位匹配等。 另外, 科學的測量需要量表來完成, 而量表的設置也是由專業人員設置的, 題目和題目之間有嚴格的邏輯和要求, 不會像網上一樣隨便幾個題目就能解決。 ”黃端解釋道。
其次, 黃端認為“信度、效度”是關鍵。 “網站上的測試實際上和占卜算命一樣。 這次測和下次測的結果出入比較大。 科學的心理測試在時間上具備穩定性, 專業的叫法是‘跨時間的穩定性’, 即準確度比較高, 不會出現時間跨度較長產生測試誤差很大的情況, 比如一星期前和一星期後差別不是很大。
沒有信度談不上科學性, 這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 黃端還指出另外一個基本要素——效度。 他解釋說, 效度是針對某個測試對象而言, 例如性格內向或者外向, 有明確的測試目標。
而網路心理測試和考試很相似, 如一份語文試卷, 其中包括了語言的理解能力、人的智商、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等很多內容, 很難準確看出是哪一項的具體結果;很多網路心理測試題目也是一樣, 內容上混淆了很多, 像命運、婚戀、性格等都扯在一起, 從科學的角度看就是風馬牛不相及, 根本沒有科學性。
測試軟體國內外有差距
“該軟體是心理醫生以及想對自己和家人朋友心理狀況進行瞭解的好東西, 能幫你及時發現心理問題, 及時干預。

“該軟體內置30多套免費專業心理測驗, 囊括了目前國內外上百套各種主要的專業心理測驗, 是一款高權威、高準確性、高全面性的智商、情商測試軟體。 ”
這是筆者在軟體下載網站上任意選擇其中兩款軟體的相關介紹。 對此, 黃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測試軟體的開發是一項將研究轉化為實用成果的方式, 國內外都在積極嘗試, 但是目前國外做得比較成熟。 他們的題目設置比較科學, 量表資料庫內一般累積有幾萬人的測試資料, 個體的測試結果一般都是放在這幾萬人中間對比之後產生的, 比如你的智商在目前測試人中屬於中等還是比較低, 是中等偏上還是偏下, 應該說對比之後的結果比較客觀。 而國內在這方面做得不太好,
現在研究單位和公眾直接接觸的途徑少, 成果一般都是有償提供給了企業和組織。
筆者搜索後發現, 網路上提到的有些測試軟體都不是研究機構和單位的專業網站, 有些需要付費登錄, 有些可以下載但是測試結果需要專業人員分析解釋。 “要在網上完成一項科學的心理測量是不容易的。 ”黃端說。
科學測試應走向普查
據瞭解, 目前心理測量技術的應用領域主要在教育、人力資源以及醫院臨床上, 其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延伸。 “心理測量對個人、組織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很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 這個作用會凸顯。 ”黃端說。
“現階段, 心理測量還停留在紙筆研究上, 但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走向普查, 即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式開展廣泛的心理測試, 形成比較大的資料庫。其意義在於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獲得公眾心理的相關資料,這是國家和政府部門瞭解民情的重要手段,如公眾的心理健康、心理訴求、社會認同、社會歸屬感等。獲得這些資訊,相關部門才會有針對性的回饋,比如採取一些措施等,應該說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對於開展的方式,黃端解釋:“這和我們的工作進度也有關係,我們和公眾之間的接觸存在很大障礙,公益性的科學測試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也在和電信等部門積極聯繫,除了網路也想通過手機開展普查,與老百姓取得更好的交流,將研究成果儘快回饋給他們,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形成比較大的資料庫。其意義在於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獲得公眾心理的相關資料,這是國家和政府部門瞭解民情的重要手段,如公眾的心理健康、心理訴求、社會認同、社會歸屬感等。獲得這些資訊,相關部門才會有針對性的回饋,比如採取一些措施等,應該說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對於開展的方式,黃端解釋:“這和我們的工作進度也有關係,我們和公眾之間的接觸存在很大障礙,公益性的科學測試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也在和電信等部門積極聯繫,除了網路也想通過手機開展普查,與老百姓取得更好的交流,將研究成果儘快回饋給他們,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