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本旨》
《傷寒論本旨》 傷寒著作即《醫門棒喝二集》。九卷。清·章虛谷撰於1835年。 作者鑒於《傷寒論》辭簡意深,理法微妙,讀者難以領會,注本雖,卻不易找到符合簡明切當者,遂重編注。編次參考《傷寒論條...
2017-03-06 -
《傷寒論輯義》
傷寒著作《聿修堂醫學叢書》之。七卷。日本·丹波元簡撰於1801年。 作者采輯從成元己以下十家的注釋加以折衷歸納,並結合人心得,逐條闡析《傷寒論》原文。 其原文則依宋·高保衡、林憶校訂本。 作...
2017-03-06 -
手心出汗是體質虛寒表現 體質虛寒的調理方法
手心出汗是體質虛寒表現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為熱,越熱汗就越多。手心出汗,與身體素質、內分泌等等都有關係的。身體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應該是幹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沒有汗,手心卻...
2016-11-01 -
《傷寒百問歌》
《傷寒百問歌》 傷寒著作四卷。宋·錢聞禮撰。撰年不詳。 作者根據《傷寒論》原文,以七言歌訣形式提出93問題。 內容包括六經證候、類證鑒別、症狀、治法等問題的分析和討論,並引人有關《傷寒論》注...
2017-03-07 -
《傷寒兼證析義》
《傷寒兼證析義》 傷寒著作卷。清·張倬撰。本書所稱傷寒兼證,並非單指六經病兼證而言,包括傷寒兼雜病的情況。 作者分析了中風、虛勞、內傷、宿食、頭風、瀉利、胎產等17種兼傷寒的病證,以問答方式,...
2017-03-07 -
《訂正傷寒論注》
《訂正傷寒論注》 傷寒著作全稱《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十七卷(即《醫宗金鑒》卷-十七)。清·吳謙等纂注。 編者鑒於《傷寒論》的一些舊注本,每“隨文附會,難以傳信”,遂予訂正,詳加注釋,並...
2017-03-07 -
《舒氏傷寒集注》
《舒氏傷寒集注》 傷寒著作簡稱《傷寒集注》。十卷。清·舒詔編撰。刊於1750年。 作者喻嘉言再傳弟子,于《傷寒論》注家中推崇喻氏《尚論篇》,但又認為“其間遺義尚”,遂以此書為基礎。 “參考百...
2017-03-07 -
《傷寒貫珠集》
傷寒著作八卷。清·尤怡編撰。刊於1810年。 只取六經證治原文,不錄三篇和後八篇。 以傷寒治則綱,類列原文。 卷-二論太陽證,其治法分正治、權變、斡旋、救逆、類病等法; 卷三-四論陽明證,...
2017-03-07 -
《傷寒方經解》
《傷寒方經解》 傷寒著作簡稱《經方解》。 不分卷。清·姜國伊注。書成於1861年。 本書注解《傷寒論》方113首,於自跋中提出:“論經方者,須明藥性;明藥性者,須考《本經》(指《神農本草經》...
2017-03-07 -
《傷寒百證歌》
《傷寒百證歌》 傷寒著作五卷。宋·許叔微撰。 許氏將《傷寒論》中證候等內容編列100,用七言歌訣予以闡析,並引據古典醫籍詳予注釋,加深讀者對所論諸證的認識。 此非深研《傷寒論》精髓得其蘊義者...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 產後諸症治法 類傷寒二陽症第十
產後七日內,發熱頭痛惡寒,毋專論傷寒為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毋專論傷寒為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治者慎勿輕產後熱門,而用麻黃湯以治類太陽症;又勿用柴胡湯以治類少陽症。且產母脫血之...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 產後諸症治法 類傷寒三陰症第十一
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專論為陽明症;口燥咽幹而渴,毋專論為少陰症;腹滿液幹,大便實,毋專論為太陰症;又汗出譫語便閉,毋專論為腸胃中燥糞宜下症。數症多由勞倦傷脾,運化稽遲,氣血枯槁,腸腑燥涸,乃虛症類...
2017-03-07 -
《濟陰綱目》胎前門(下) 傷寒
吳氏曰:凡妊娠傷寒,六經治例皆同,但要安胎為主,凡藥中有犯胎者,則不可用也,如藿香正氣散十味芎蘇散參蘇飲小柴胡湯之類。有半夏能犯胎,如用須去之,若痰多嘔逆必用之,以半夏曲則可,如無,沸湯泡七次,去皮...
2017-03-07 -
風寒犯肺證與風寒表證的鑒別
風寒犯肺證與風寒表證的臨床表現很相近似,但辨證要點各有側重。前者以咳嗽為主症,兼見風寒表證,且表證一般較輕;後者,以惡寒發熱為主症,咳嗽為或有症,即使出現亦很輕微,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前者為表裡同病...
2017-03-07 -
傷寒咽喉痛
傷寒咽喉痛 病證名系指傷寒過經不愈、邪毒上薰咽喉以致喉痛不利的病證。 《諸病源候論》卷七:“傷寒病過經而不愈,脈反沉遲,手足厥逆者; 此下部脈不至,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絡,毒氣上薰,故...
2017-03-07 -
傷寒頭痛
傷寒頭痛 病證名外感風寒表證所見頭痛。 《醫學六要·頭痛》:“傷寒頭痛,脈浮而緊,身形拘急,惡寒脊強,身熱。” 治宜疏寒解表,選用麻黃湯、羌活沖和湯等方。 參見風寒頭痛條。
2017-03-07 -
《通俗傷寒論》
傷寒、溫病著作,12卷,清·俞根初撰。 作者融合古今傷寒論著,結合臨證所得而撰,後經何秀山加按、何廉臣增訂、曹炳章補缺、徐榮齋整理,易名為《重訂通俗傷寒論》。 全書分傷寒要義、六經方藥、表裡...
2017-03-07 -
《傷寒雜病論》
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內容。 傷寒部分(即《傷寒論》),按該病起始為發熱的特徵,分成六種證候類型,即三陽(太陽、少陽、陽陰)、三陰(太陰、少陰、厥陰),三陽表示熱實,三陰表示寒虛。根據病邪...
2017-03-07 -
《敖氏傷寒金鏡錄》
元代敖氏著有《點點金》和《敖氏傷寒金鏡錄》,介紹傷寒病等的方法,內有12幅舌診圖,是舌診第一部專著(後經元代杜本增補24圖,合成36種病理舌象圖),圖文對照,較為直觀。 全書僅一卷,載集白苔舌、...
2017-03-07 -
辨證傷寒派學術特點
一、強調六經辨證之法可以識萬病 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六經辨證,以此指導立法處方,是辨證傷寒派的主要特點。他們強調《傷寒論》的六經決非為傷寒一病而設,而是分司諸病的提綱,傷寒當宗此六經,雜病亦當宗此六經...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