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感暑濕型嘔吐
症狀:突發嘔吐,脘腹滿悶,可兼有胸脘痞悶,身熱心煩,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病因病機:外感暑濕,胃失和降。 治則治法:清暑化濕,和胃降逆。 方藥:外感暑濕,黃連香薷飲加減。香薷9g,厚樸9...
2017-03-04 -
外感霍亂型霍亂
證候表現:身熱煩渴氣粗者 病因病機:暑氣也 處方:桂苓白術散、苓桂術甘加人參、澤瀉、滑石、寒水石、石膏或香薷散:香薷、黃連、甘草、厚樸。 出處:《感證集腋》·卷之一(卷)·暑(篇) 原文:身熱煩渴...
2017-03-04 -
外感兼內傷型霍亂
病因病機:且寒霍亂多見於安逸之人,以其深居靜處,陽氣不伸,坐臥風涼,起居任意,冰瓜水果,恣食為常,雖在盛夏之時,所患多非暑病,王安道論之詳矣歲土不及,則脾胃素虛之人,因天運而更見其虛,中陽既虛,寒...
2017-03-04 -
內有伏痰外感涼風型瘧疾
證候表現:初發之時,頭痛而眩,痰氣嘔逆,寒熱交作,脈來弦滑之象。 病因病機:古諺雲:無痰不作瘧,豈不然乎? 治則治法:宜以化痰順氣法 處方:宜以化痰順氣法,加草果、藿香治之 出處:《時病論》·卷之...
2017-03-04 -
陰寒內盛外感邪風型瘧疾
病因病機:寒瘧者,緣于先受陰寒,或沐浴之水寒,寒氣伏於肌腠之中,複因外感邪風觸之而發。正合經雲: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 證候表現:蓋寒瘧之脈證,弦緊有力,寒長...
2017-03-04 -
外感寒邪型黃疸
治療方法: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柴胡茵陳五苓散、茵陳五苓散。 病因病機:即傷寒症也。東垣雲:傷寒當汗不汗 證候表現:生黃 處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發汗之劑。麻黃(去節)連翹炙草生薑(各二兩)赤小豆(一升...
2017-03-04 -
陽虛外感型感冒
治療方法:再造散加減。 證候表現:若見惡寒重,發熱輕,四肢欠溫,語音低微,舌質淡胖,脈沉細無力 病因病機:為陽虛外感 治則治法:當助陽解表 方用:再造散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一章肺系病證(...
2017-03-04 -
外感風熱型尿血(隱匿型腎小球腎炎)
症狀:尿赤,血尿,或僅有鏡下血尿;伴發熱惡風,咽痛,或關節痛,腰酸,便幹;舌質紅或淡,苔薄黃,脈多浮或數而有力。 治則治法:疏風清熱,涼血止血。 中成藥:小柴胡顆粒、銀翹解毒丸、黃連上清丸等。 方...
2017-03-04 -
外感厲氣型瘰鬁
治療方法:藿香正氣散。 病因病機:四時殺厲之氣感冒而成, 證候表現:其患耳、項、胸、腋驟成腫塊,令人寒熱頭眩,項強作痛。 治則治法:調其血、和其氣, 處方:藿香正氣散之類是也。 出處:《外科正宗》...
2017-03-04 -
外感風寒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後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則治法:養血疏風,散寒解表。 方藥:荊防四物湯(《醫宗金鑒》)。荊芥、防風、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
2017-03-04 -
外感風熱型產後發熱
症狀:產後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身痛,咳嗽痰黃,口乾咽痛,微汗或無汗;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則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 方藥:銀翹散(《溫病條辨》)。金銀花、連翹、淡竹...
2017-03-04 -
外感暑熱氣津兩傷型產後發熱
證候表現:症見身熱多汗,口渴心煩,體倦少氣,舌紅少津,脈虛數。 病因病機:為外感暑熱,氣津兩傷。 治則治法:首先改善暑熱環境,降溫通風。治宜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處方:王氏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2017-03-04 -
外感型產後發熱
證候表現:產後惡寒發熱,鼻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病因病機:產後元氣虛弱,衛陽不固,腠理不實,風寒襲表,正邪交爭,則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風寒束表則無汗;肺氣失宣則鼻流清...
2017-03-04 -
外感風寒型經行身痛
治療方法:麻黃四物湯、桂枝四物湯。 證候表現:經來身痛有表發。(注)經來時身體痛疼,若有表證者。 治則治法:經來身痛有表發。酌用前麻黃四物、桂枝四物等湯以發之。 處方:麻黃四物。 處方:桂枝四物。...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子癇
治療方法:治妊娠中風方、葛根湯、治妊娠中風角弓反張方。 病因病機:論曰:夫妊娠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後複遇風寒相摶。 證候表現:發則口噤背強,名之曰痙。(又雲痓)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子嗽
治療方法:桔梗散。 證候表現:妊娠四五月,咳嗽,喘急不食。 病因病機:若因外感風寒。 處方:宜桔梗散。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卷)·安胎下(篇) 原文:若因外感風寒,喘急不食,宜桔梗散。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驚風
治療方法:桂枝湯、葛根湯。 病因病機:如外感風寒。 處方: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輩。 出處:《嬰童百問》·卷之二(卷)·第十六問慢驚(篇) 原文:如外感風寒,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輩,其他可以類推矣。
2017-03-05 -
脾虛食滯外感風寒型積滯
治療方法:六聖丸、當歸散、百傷飲、勻氣散、烏犀丸。 證候表現:致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飲食不思,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醙臭。 病因病機:皆因乳哺不節,過餐生冷堅硬...
2017-03-05 -
脾肺積熱外感風寒型喉痹
治療方法:治喉痹有針瘡方。 證候表現:咽喉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有針瘡者。 處方:姜汁調熟水時時呷之。 出處:《金匱翼》·卷五(卷)·咽喉(篇) 原文:有針瘡者,薑汁調熟水時時呷之。
2017-03-05 -
肝胃熱盛外感風邪型喉痹
治療方法:即針:少商、商陽、關沖、少陰(兩手八穴);用治爛喉痹一方,兩服後,治爛喉痹二方;口吹金不換,兼服八仙散。 病因病機:此症因肝胃熱毒,外感時邪而發。 證候表現:形如花瓣,爛腫白斑,痛叫不食...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