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涼茶:外感清熱茶
功效:解表散熱,解肌除濕。 適用:四時感冒、乍寒乍熱、手足厥冷、頭暈胸磬、癍痧發熱。 方解:本茶味甘苦。金絲草、土茯苓清熱利尿;大頭陳、土荊芥祛風解表;崗梅根解熱利咽;黃芩清肺熱;葛根除熱解肌...
2009-09-09 -
外感時毒型口腔潰瘍治療偏方
1、 外感時毒型口瘡 多發於外感後1~2天,伴有外感症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栗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化濕...
2013-08-15 -
小兒推拿治療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的症狀與分類 外感咳嗽分外感風寒和外感風熱兩大類。外感咳嗽因為致病的氣候因素不同,而表現為多種證型,而且常伴隨異常氣候因素造成的各種感冒症狀,普通患者往往無從分辨。首先注意咳痰的顏色...
2016-06-06 -
嬰兒有更多的情感表達
快樂的睡寶寶我是不是感到舒服―這或許是嬰兒能表現出的最早的情感。比如,是不是被包裹得太緊了,外面是不是太吵鬧了等等。即使是新生兒,面對這類情況的時候,也會在第一時間將自己的反應表達出來。舉例來說:一...
2016-12-29 -
感冒咳嗽吃什麼好?外感咳嗽可以進行食物治療
據中醫師介紹,外感咳嗽的常見食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風寒咳嗽 風寒咳嗽因外感風寒引起,主要表現為咳嗽,咯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癢,惡寒頭痛,周身骨痛,舌苔薄白,脈浮緊。 食療方法: ...
2012-11-30 -
兒童外感咳嗽不要亂吃川貝母
從入秋以來,我就不斷接到家長們的電話,他們紛紛告訴孩子咳嗽的問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冬天。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兒童冬季咳嗽以外感居多,外感咳嗽不要亂吃川貝母。 咳嗽有哪兩種 中醫咳嗽分為兩種...
2012-01-16 -
香蘇散怎麼治療外感內傷
香蘇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附、紫蘇、炙甘草、陳皮組成。香附與紫蘇葉相配,既能發汗解表,又能行氣和血;陳皮理氣化濕;炙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相合,有芳香辟穢,理氣解表之功,全方藥性...
2012-03-10 -
麻黃湯可以治外感風寒
麻黃湯: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臨床應用於感冒,神經炎,乳腺炎,銀屑病。 歌 訣:麻黃湯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身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組 成:麻黃9g 桂枝 6g 杏仁 6g 炙甘...
2012-04-29 -
多動症兒童的情感表現主要是什麼
多動症的表現在情感方面是和正常的孩子有所不同的,所以,要確診孩子有沒有患多動症,這個方面也是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依據。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來關注下多動症兒童飛情感表現是有哪些吧。 多動症的表現首先...
2011-09-02 -
與外感邪毒有關的紅斑狼瘡分型
紅斑狼瘡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範疇,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尤其獨到的特點,根據外感邪毒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以下3類: 1、毒熱熾盛 此型多見於急性型或暴發型,尤以青壯年女性最常見。患者表現為高熱不退,熱...
2012-11-23 -
治療產後外感的偏方
產後外感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 【辨證】外感風寒。 【治法】養血溫肺。 【方名】甯肺生化湯。 【組成】川芎3克,當歸6克,杏仁10粒,知母1.8克,甘草1.2克,炙乾薑1.2克,桔梗1.2...
2013-12-06 -
急性腎炎的病因——外感與內傷
急性腎炎是腎炎的一種。那麼你瞭解急性腎炎的病因嗎?其實所有的原因歸結起來還是只有外感和內傷兩點,而這兩點又有好幾方面的症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急性腎炎的病因——外感和內傷。 急性腎炎的病因:外感...
2011-08-18 -
外感風寒的症狀及食療偏方
外感風寒的症狀及食療偏方 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這兩種感冒時不一樣的,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那麼,風寒感冒的症狀是什麼?風寒感冒如何治療? 外感風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寒感冒,主要是發生在氣溫較...
2015-08-31 -
擦背部兩側膀胱經治外感頭痛
頭痛臨床頗為常見,可因多種原因引起,外感頭痛、頸源性頭痛、偏頭痛、內傷頭痛等適宜手法治療。 病因病機 頭痛的病因複雜,有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之別。外感頭痛可因風寒、風熱、暑濕引起;內傷頭痛可...
2013-08-09 -
外感病-六淫致病
中醫的致病因素歸結起來有兩個:外感和內傷。內傷就是指情志致病;外感則是指六淫致病,六淫與六氣又有不同,六氣是自然界的正常氣候,而六淫則是自然界氣候的一種不正常的表現。下面來看詳細的介紹: 六淫是...
2013-03-04 -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 用於外感風熱
點擊購買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金銀花。 新鮮的金銀花長得很漂亮,每個品種有它的綻放的姿勢,也有它的顏色,它雖然不是名貴藥材,但是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也是很大的,那麼大家有對金...
2017-05-21 -
銀柴退熱湯對小兒外感發熱效果明顯
方藥組成 金銀花6~10克,連翹6~10克,柴胡6~10克,黃芩6~10克,牛蒡子6~10克,桔梗6~10克,北豆根3~6克,射干6~10克,板藍根6~10克,大青葉6~10克,紫花地丁6~10克...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