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銀柴退熱湯對小兒外感發熱效果明顯

方藥組成 金銀花6~10克, 連翹6~10克, 柴胡6~10克, 黃芩6~10克, 牛蒡子6~10克, 桔梗6~10克, 北豆根3~6克, 射干6~10克, 板藍根6~10克, 大青葉6~10克, 紫花地丁6~10克, 荊芥6~10克, 淡豆豉6~10克, 甘草3~6克。 (根據不同年齡及體重, 選擇相應劑量)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解毒利咽。 主治小兒外感發熱, 感染性疾病初期, 以發熱為主症, 伴有鼻涕、咳嗽、咽紅或赤腫、面赤唇紅、大便幹結、舌紅苔薄、脈數。

用法用量 每日1劑, 水煎服, 合約100~300毫升, 分2次溫服。

方義 銀柴退熱湯由銀翹散和小柴胡東加減組合而成, 以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為功效。 方中金銀花、連翹既有辛涼透邪之力, 又有清熱解毒之功,

其中連翹疏散風熱, 二藥相須為用, 透表解肌, 清熱逐風, 為治風熱要藥;柴胡、黃芩, 柴胡苦辛微寒, 解表退熱, “苦以發之”, 可散火熱之標;黃芩苦寒, “寒以勝之”, 直折火熱之本。 四藥共用, 既可解表達邪, 又可清熱解毒, 為本方君藥。 牛蒡子, 疏風散熱, 利咽散腫, 桔梗味苦, 宣開肺氣, 祛痰涎, 《別錄》雲:“療喉咽痛。 ”北豆根、射干清熱利咽, 專攻咽喉腫痛, 四藥相須為用, 加強清熱利咽解毒之功效, 四藥組合亦為賈六金擅長清咽利喉的藥組, 針對小兒諸多咽源性外感發熱而設。 板藍根、大青葉、紫花地丁苦寒, 清熱解毒, 尤以感染性疾病初期應用以解瘟毒。 荊芥、淡豆豉相須為用, 疏散風邪, 解肌發表, 佐治寒涼之品;甘草為使, 調和諸藥。 縱觀全方, 諸藥合用,
共達辛涼解表、祛風退熱之功效。

加減運用 喉核赤腫, 潰爛化膿者, 加皂刺、漏蘆、炮山甲解毒透膿;納呆、大便幹結, 舌苔白厚, 加炒三仙, 萊菔子消食導滯;咽紅赤腫, 並見皰疹者, 加淡竹葉、薏苡仁清熱利濕;夜啼不安, 加前胡、蟬蛻祛風解痙。

注意事項 對風寒束表引起的發熱不宜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