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經》脈經卷第八 平嘔吐噦下利脈證第十四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趺陽脈浮者,胃氣虛,寒氣在上,暖氣在下,三氣並爭,但出不入,其人即嘔而不得食恐怖而死,寬緩即瘥。 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儘自愈。 先嘔卻渴者,此為...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八 平肺痿肺癰咳逆上氣痰飲脈證第十五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數被駃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寸口脈不出,而反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躕,入而不...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八 平癰腫腸癰金瘡侵淫脈證第十六
脈數,身無熱,內有癰也。薏苡附子敗醬湯主之。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脈微而遲,必發熱;弱而數,為振寒,當發癰腫。 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其形嘿嘿,胸中微躁,不知痛之所...
2017-03-07 -
什麼是寒滯胃脘證
【概念】寒滯胃脘證是指由於寒邪侵犯胃脘,表現以脘部冷痛為主症的實寒證候。簡稱胃寒證。多因過食生冷,或脘部受冷,以致寒凝胃脘所致。本證以脘部冷痛及實寒證為審證要點。 【臨床表現】脘部冷痛,甚則痛勢暴急...
2017-03-07 -
寒滯氣結型癥瘕
治療方法:丁香茯苓湯、和胃飲、抑扶煎。 病因病機:寒滯不行,氣結脹聚者。 證候表現:其形雖若症,而非若症痞之堅頑有形。能大能小,或左或右。 處方:抑扶煎。 處方:和胃飲。 處方:丁香茯苓湯。 出處...
2017-03-08 -
肝腎寒滯型癥瘕
治療方法:暖肝煎。 證候表現:其形雖若症,而非若症痞之堅頑有形;能大能小,或左或右,痛。 病因病機:若肝腎寒滯,小腹氣逆。 處方:必暖肝煎以溫之。 治則治法:必暖肝煎以溫之。 出處:《景嶽全書(卷...
2017-03-08 -
《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
證二條 方六首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
2013-11-26 -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
論一首 脈證十二條 方十一首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夫風病,下之則痙,複發汗,...
2013-11-26 -
真肝脈
脈學名詞即肝的真髒脈。其脈象弦細而堅勁,毫無柔和胃氣,肝氣敗絕的危候。《素問·玉機真藏論》:“真藏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2017-03-10 -
什麼是寒滯胃脘證?
【概念】寒滯胃脘證是指由於寒邪侵犯胃脘,表現以脘部冷痛為主症的實寒證候。簡稱胃寒證。多因過食生冷,或脘部受冷,以致寒凝胃脘所致。本證以脘部冷痛及實寒證為審證要點。 【臨床表現】脘部冷痛,甚則痛勢...
2011-05-20 -
濕濁阻滯肝硬化的辨證食療方
肝硬化屬中醫“脅痛”、“積聚”、“膨脹”等範疇,中醫辨證常見為:濕濁阻滯證、肝脾血淤證、脾腎陽虛證。濕濁阻滯型肝硬化多由飲食不節,情志所傷而引起。 臨床表現:腹大脹滿,脅下痞脹或疼痛,納食減少,...
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