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與蔡詩芸秀恩愛 粉絲:心碎
據臺灣媒體報導,有“臺灣第一帥”稱號的演員王陽明,6日正式與歌手蔡詩芸訂婚。愛得甜蜜蜜的兩人常在社群網站放閃,互稱“女神”、“小太陽”,讓網友看了都喊要戴墨鏡。22日王陽明首次在臉書與蔡詩芸的“抱緊...
2015-04-23 -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 十二經脈之一。手陽明大腸經的簡稱是大腸經。人體主要經脈有14條,以各種臟腑為名的有12條,再加上督脈和任脈。大腸經是其中的一條。大腸經共廿穴,原穴為合穀穴,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
2017-02-27 -
陽明燥火型鼻衄
治療方法:玉女煎加蒲黃、甘露飲、犀角地黃東加黃芩升麻、瀉心東加生地花粉枳殼白芍甘草。 病因病機:陽明主闔,秋冬陰氣,本應收斂。若有燥火傷其脈絡,熱氣浮越,失其主闔之令,逼血上行,循經脈而出於鼻。其...
2017-03-04 -
陽明腑實型癲狂
治療方法:大承氣湯。 病因病機:陽明實者脈伏 證候表現:陽明實者脈伏 處方:大承氣湯下之。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四(卷)·癲狂(篇) 原文:陽明實者脈伏,(大承氣湯下之。)
2017-03-04 -
陽明腑實型呃逆
治療方法:三承氣湯。 證候表現:潮熱狂亂,腹滿便硬 病因病機:陽明實火可下 治則治法:可下 處方:以三承氣湯主之,火勢未甚者,只以安胃飲主之,去其沖上之火,火靜則氣自平而呃止矣。 出處:《醫學從眾...
2017-03-04 -
陽明熱盛型痙病
症狀:發熱胸悶,口噤齒齘,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手足攣急,腹脹便秘,口乾咽燥,心煩急躁,甚則神昏譫語,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病因病機:陽明胃熱,腑氣不通,熱盛傷津,筋脈失養。 治則治法:泄熱...
2017-03-04 -
邪入陽明型痙病
治療方法:清陽已痙湯。 證候表現:頭低足縮,以及向前跌僕者 處方:宜清陽已痙湯。生地(三錢)麥冬(三錢)玉竹(三錢)石膏(三錢)芒硝(二錢)酒軍(二錢)甘草(一錢)。 出處:《醫學見能》·卷二(卷...
2017-03-04 -
邪入陽明型風溫
證候表現:風溫證,身大熱,口大渴,目赤唇腫,氣粗煩躁,舌絳齒板,痰咳,甚至神昏譫語,下利黃水者。 病因病機:風溫熱毒,深入陽明營分。 預後:此風溫熱毒,內壅肺胃,侵入營分,上下內外,充斥肆逆,若其...
2017-03-04 -
陽明氣熱型春溫
證候表現:春溫汗多,頭仍痛,而煩熱口渴,舌黃脈洪。 病因病機:今汗多,則表邪已解,反煩熱口渴,舌黃脈洪,則邪不在經,而傳及氣分。此邪在陽明氣分。 處方:故用白虎湯之石膏、知母、連翹、元參清肺胃,杏...
2017-03-04 -
陽明暑溫型暑溫
證候表現:脈洪滑,面赤,身熱,頭暈,不惡寒,但惡熱,舌上黃滑苔,渴欲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閉者 病因病機:陽明暑溫,水結在胸也 處方:小陷胸東加枳實主之。 鑒別診斷:此...
2017-03-04 -
邪在上中焦太陰陽明氣分型伏暑
病因病機:伏暑在上中焦太陰陽明氣分者。 證候表現:煩渴喜得冷飲,脈右小弱者。 鑒別診斷暑傷氣分,脈必芤虛也,此非結胸。 處方:宜辛寒清解飲。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厚朴(一錢)苦杏仁(三錢)竹瀝...
2017-03-04 -
陽明熱盛型伏暑
病因病機:迨至汗已外達,不惡寒而惡熱,口轉渴而便閉溺黃,苔轉黃燥,脈轉浮數,此伏暑由膜原而轉陽明外潰之候。 證候表現:不惡寒而惡熱,口轉渴而便閉溺黃,苔轉黃燥,脈轉浮數。 處方:宜與涼膈散(連翹、...
2017-03-04 -
邪伏上中焦手太陰陽明型伏暑
病因病機:伏暑在上中焦手太陰陽明經者。 證候表現:煩渴引飲,嘔吐噁心,頭目昏暈。 處方:宜枇杷葉飲。枇杷葉(五片)川朴(錢半)香薷(一錢)麥冬(三錢)木瓜(一錢)廣皮(一錢)生甘草(八分)鮮冬瓜皮...
2017-03-04 -
熱燔陽明型流行性出血熱
症狀:壯熱多汗,心煩惡熱、頭痛,酒醉面容,口渴引飲,或見便秘,舌紅,苔黃,脈洪大而虛。 治則治法:清氣泄熱,益氣生津。 中成藥:①白石清熱沖劑,口服,1次1袋,1日3次;②雙清口服液,口服,1次2...
2017-03-05 -
邪入陽明型斑疹
證候表現:心煩不安,身痛如束,或足冷耳聾,或咳或嘔。 處方:升麻葛根湯。(脈弱者,可加人參;食少,大便不實者,倍用白術。)血熱者,犀角地黃湯。俱可入酒芩、連、桔梗、連翹、玄參、薄荷葉、天花粉之類。...
2017-03-05 -
六經辨證 陽明病證治
從中醫理論上分析,我們能夠給更加直觀的治療陽明病證,很多人對陽明病證不瞭解,其實,中醫辨證治療非常有效。中醫療法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研究證實,中醫辨證治療陽明病非常有效,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吧!...
2016-04-25 -
足陽明胃經圖
本經脈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後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直行向下一支是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挾臍兩旁(旁開二寸),下行至腹股溝外的氣街穴。本經...
2014-04-23 -
《脈經》脈經卷第六 胃足陽明經病證第六
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裡。 飲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管,則抑而刺之;在下管,則散而去之。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髀痛...
2017-03-07 -
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指外感發熱病當病邪內傳時南種不同的病理變化。一是患者中氣足,入裡時多傷津化熱,成為胃腸實熱證。胃屬陽明,故稱“實則陽明”。一是患者中氣虛弱,入裡的邪氣不能化熱,寒傷陽氣,以致...
2017-03-10 -
實則陽明 虛則太陰
指外感發熱病當病邪內傳時南種不同的病理變化。 一是患者中氣足,入裡時多傷津化熱,成為胃腸實熱證。 胃屬陽明,故稱“實則陽明”。 一是患者中氣虛弱,入裡的邪氣不能化熱,寒傷陽氣,以致脾陽失運,...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