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肝腎虛型心悸
治療方法:寧靜湯、化忡丹。 證候表現:怔忡之症,擾擾不寧,心神恍惚,驚悸不已 病因病機:此肝腎之虛,而心氣之弱也 誤治:若作痰治,往往殺人。葢腎虛以致心氣不交,心虛以致肝氣益耗,不治虛而反攻痰,安...
2017-03-04 -
肝脾不調型便秘(結腸慢傳輸型)
症狀:大便幹結,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悶,噯氣頻作,煩躁易怒或鬱鬱寡歡,肛門墜脹,舌淡紅苔薄膩,脈弦。 治則治法:疏肝解鬱,行氣健脾。 中成藥:四磨湯、逍遙丸等。 方藥:六磨湯合四逆散加減。木...
2017-03-04 -
肝脾不和型痢疾
病因病機:久痢傷及厥陰,上犯陽明,氣上撞心 證候表現:饑不欲食,幹嘔腹痛 處方:烏梅圓主之。 治則治法:肝為剛髒,內寄相火,非純剛所能折;陽明腑,非剛藥不復其體 處方:仲景《厥陰篇》中,列烏梅圓,...
2017-03-04 -
肝脾血虛型脅痛
治療方法:逍遙散。 病因病機:若肝脾血虛 證候表現:寒熱脅痛者 處方:逍遙散。 出處:《景嶽全書(卷13-25)》·卷之二十四心集 雜證謨(卷)·脅痛(篇) 原文:若肝脾血虛,或鬱怒傷肝,寒熱脅痛...
2017-03-04 -
肝脾血瘀型積聚(肝硬化)
症狀:脅痛如刺,痛處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細血管擴張,脅下積塊,脅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 治則治法:活血軟堅。 方藥:膈下逐瘀東加減。柴胡、當歸、桃仁、五靈脂、...
2017-03-04 -
肝脾不調型黃疸
治療方法:柴胡疏肝散或歸芍六君子東加減。 證候表現:脘腹痞悶,肢倦乏力,脅肋隱痛不適,飲食欠香,大便不調,舌苔薄白,脈來細弦 病因病機:肝脾不調,疏運失職 治則治法:調和肝脾,理氣助運 方用:柴胡...
2017-03-04 -
肝脾血瘀型鼓脹
症狀:腹大堅滿,青筋顯露,脅下疼痛如針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見赤絲血縷,面頸胸臂出現血痣,口幹不欲飲水,或見大便色黑,舌質紫暗,或有紫斑,脈細澀或芤。 病因病機:肝脾瘀結,絡脈滯澀,水氣停留。 治則...
2017-03-04 -
脾肺不運型水腫
治療方法:防己茯苓湯、五皮飲。 病因病機:肺脾不運者 治則治法:消皮水 處方:防己茯苓湯、五皮飲。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三(卷)·腫脹(篇) 原文:肺脾不運者,消皮水,(防己茯苓湯、五皮飲。)
2017-03-04 -
燥傷肺腎型鬱病
治療方法:金水兩資湯。 證候表現:燥熱之極,已生膹鬱之症,不可起床者,不治之症也。膹鬱者,兩脇脹滿,不可左右臥,而又不能起床 預後:不治之症也 病因病機:此肝經少血,而胃氣乾枯,久之腎氣亦竭,骨中...
2017-03-04 -
心肝火盛型消渴呆症
症狀:智能減退,喜怒不定,心悸,頭痛眩暈,心煩不寐,咽幹舌燥,尿赤便幹,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治法:清心瀉肝。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牛黃清心丸等。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傷寒論》)或龍膽瀉肝湯...
2017-03-04 -
肝脾不和型消渴腸病
症狀: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繁,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治法:抑肝扶脾,建中止瀉。 中成藥:舒肝和胃丸、逍遙丸等。 方藥...
2017-03-04 -
肝脾不和型痙病
治療方法:加味逍遙散。 證候表現:發熱,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 處方:加味逍遙散。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5-8冊)》·第五冊(卷)·諸風門(門) 原文:發熱用加味逍遙散。
2017-03-04 -
肝脾腎虛型痿病
治療方法:煨腎丸。 病因病機:腎肝脾俱損 證候表現:骨痿不能起於床,筋弱不能收持,穀不化。 治則治法:宜益精緩中消穀 處方:宜煨腎丸。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四冊(卷)·痿痹門(...
2017-03-04 -
鼻子發紅當心肝受損 秋季7種食物能養肝
肝臟是我們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如果它出問題,各種毒素就會侵害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想用飲食達到養肝的目標,我們建議大家用下面的方法來進行。現在我們就一起瞭解一下相關的小常識吧。 肝臟受損五大徵...
2016-10-14 -
肝脾濕火型丹毒
症狀:發於胸腹腰胯部,皮膚紅腫蔓延,腫脹疼痛,觸之灼手;伴口苦,口幹;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則治法:清肝瀉火利濕。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加減。龍膽、黃芩、梔子、通草、當歸、地...
2017-03-04 -
肝脾生風型丹毒
治療方法:急向赤腫周圍,砭出紫黑血,以瘦牛肉片貼之(羊肉片亦可),其毒即可減半。化斑解毒湯、雙解貴金丸。 病因病機:丹毒肝脾熱極生,嘔噦昏脹毒內攻。(注)此證由肝、脾二經,熱極生風所致。 證候表現...
2017-03-04 -
脾肺濕熱型丹毒
治療方法:防己散。 證候表現:如初起白斑,漸透黃色,光亮脹墜,破流黃水,濕爛多痛者,多生腿膝。 病因病機:屬脾肺有熱而夾濕也 處方:宜防己散主之。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三(卷)·發無定處...
2017-03-04 -
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型乳岩
治療方法:益氣養榮湯。 證候表現:乳內結小核一粒如豆,不紅不痛,內熱體倦,月事不調,名乳岩。 治則治法:急早調治。 預後:若年久漸大,腫堅如石,時作抽痛,數年潰腐,如巉岩深洞,血水淋瀝者,不治。 ...
2017-03-04 -
肝脾氣鬱型乳岩
證候表現:乳岩初結核隱疼,核無紅熱身寒熱。(注)自乳中結核起,初如棗栗,漸如棋子,無紅無熱,有時隱痛。 病因病機:肝脾兩損氣鬱凝。(注)此證由肝、脾兩傷,氣郁凝結而成。 治則治法:速灸養血免患攻。...
2017-03-04 -
肝脾氣逆型乳岩
治療方法:加味逍遙散、益氣養營湯、歸脾湯。 病因病機:夫乳岩之起也,由於憂鬱思慮,積想在心,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痞塞結聚成核。 證候表現:初如豆大,漸若棋子,不紅不腫,不疼不癢,或半年一年...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