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肝腎虛型心悸

治療方法:寧靜湯、化忡丹。

證候表現:怔忡之症, 擾擾不寧, 心神恍惚, 驚悸不已

病因病機:此肝腎之虛, 而心氣之弱也

誤治:若作痰治, 往往殺人。 葢腎虛以致心氣不交, 心虛以致肝氣益耗, 不治虛而反攻痰, 安得不速死乎。

處方:吾有一方, 名寧靜湯:人參一兩, 白術五錢, 白芍一兩, 熟地一兩, 元參一兩, 生棗仁五錢, 白芥子三錢, 麥冬五錢, 水煎服。 此方一派補心肝腎之藥, 三經同治, 則陰陽之氣自交, 上下相資, 怔忡自定, 而驚悸恍惚之症, 亦盡除矣。

治則治法:怔忡治之不得法, 多致危亡。 此症乃因泄精之時, 又得氣惱, 更不慎色而成者也。

似乎宜治腎為主, 不知愈補腎而心氣愈加怔忡者何故?因肝得氣惱, 肝氣大旺, 補腎則肝氣更旺, 反去增心之火, 故愈加怔忡也。 然則心不可補乎?心不補則火不能息, 補心而又加去火之藥, 則得生矣。

處方:方用化忡丹:人參二錢, 麥冬五錢, 生棗仁二錢, 白芍五錢, 元參五錢, 茯神五錢, 黃連一錢, 白芥子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不去定心, 反去瀉火;尤妙在不去瀉肝, 反去補肝;尤妙在不去補腎, 反去補肺。 葢瀉心火, 即所以定心氣也, 補肝氣則肝平, 肝平則心亦平, 補肺氣則肺旺, 能制肝經之旺矣。 制服相宜, 自然心氣得養, 而怔忡有不全愈者乎。

出處:《石室秘錄》·卷之六(卷)·內傷門(門)

原文:怔忡之症, 擾擾不寧, 心神恍惚,

驚悸不已, 此肝腎之虛, 而心氣之弱也, 若作痰治, 往往殺人。 葢腎虛以致心氣不交, 心虛以致肝氣益耗, 不治虛而反攻痰, 安得不速死乎。 吾有一方, 名寧靜湯:人參一兩, 白術五錢, 白芍一兩, 熟地一兩, 元參一兩, 生棗仁五錢, 白芥子三錢, 麥冬五錢, 水煎服。 此方一派補心肝腎之藥, 三經同治, 則陰陽之氣自交, 上下相資, 怔忡自定, 而驚悸恍惚之症, 亦盡除矣。 怔忡治之不得法, 多致危亡。 此症乃因泄精之時, 又得氣惱, 更不慎色而成者也。 似乎宜治腎為主, 不知愈補腎而心氣愈加怔忡者何故?因肝得氣惱, 肝氣大旺, 補腎則肝氣更旺, 反去增心之火, 故愈加怔忡也。 然則心不可補乎?心不補則火不能息, 補心而又加去火之藥, 則得生矣。 方用化忡丹:人參二錢,
麥冬五錢, 生棗仁二錢, 白芍五錢, 元參五錢, 茯神五錢, 黃連一錢, 白芥子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不去定心, 反去瀉火;尤妙在不去瀉肝, 反去補肝;尤妙在不去補腎, 反去補肺。 葢瀉心火, 即所以定心氣也, 補肝氣則肝平, 肝平則心亦平, 補肺氣則肺旺, 能制肝經之旺矣。 制服相宜, 自然心氣得養, 而怔忡有不全愈者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