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脾不足型健忘
治療方法:歸脾東加減。 證候表現: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納呆氣短,脘腹脹滿,舌淡,脈細弱 治則治法:補益心脾 方用:歸脾東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二章心系病證(卷)·第三節不寐(篇) 原文:...
2017-03-04 -
心脾火逆型厥證
治療方法:甘麥大棗湯合龍骨牡蠣。 病因病機:若風火震動心脾 證候表現:而為悸為消者 處方:用甘麥大棗湯合龍、牡之屬。 治則治法:為緩其急、鎮其逆法 出處:《醫學從眾錄》·卷四(卷)·痙厥癲狂癇癱瘓...
2017-03-04 -
肝胃鬱熱型吐酸(胃食管反流病)
症狀:燒心,反酸、胸骨後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脹滿,噯氣反食,心煩易怒,嘈雜易饑,舌紅苔黃,脈弦。 治則治法:疏肝泄熱,和胃降逆。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減。柴胡、枳殼、黃連、吳茱萸、延胡索、白...
2017-03-04 -
膽腑鬱熱型黃疸
治療方法:大柴胡東加減。 證候表現:身目發黃,黃色鮮明,上腹、右脅脹悶疼痛,牽引肩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幹,嘔吐呃逆,尿黃赤,大便秘,苔黃舌紅,脈弦滑數 病因病機:濕熱砂石鬱滯,脾胃不和...
2017-03-04 -
心脾兩虛型淋證(勞淋)
治療方法:宜歸脾湯,或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和五苓散。 病因病機:若因思慮過度致淋 證候表現:其狀小腹弦急,痛引於臍,小便出少氣數。 方用:宜歸脾湯,或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和五苓...
2017-03-04 -
心脾兩虛型鬱病
治療方法:歸脾東加減。 證候表現: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病因病機:脾虛血虧,心失所養 治則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用:歸脾東加減 出處:...
2017-03-04 -
痰濕鬱熱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東加減。 證候表現:低熱,午後熱甚,心內煩熱,胸悶脘痞,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嘔惡,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病因病機:痰濕內蘊,壅遏化熱 治則治法:燥濕...
2017-03-04 -
風濕鬱熱型痹證
治療方法:升麻湯。 病因病機:臟腑移熱,複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 證候表現:肌肉熱極,唇口反裂,皮膚色變 處方:升麻湯。 出處:《醫宗必讀》·卷之十(卷)·痹(篇) 原文:脈痹,即熱痹也。臟腑...
2017-03-04 -
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型乳岩
治療方法:益氣養榮湯。 證候表現:乳內結小核一粒如豆,不紅不痛,內熱體倦,月事不調,名乳岩。 治則治法:急早調治。 預後:若年久漸大,腫堅如石,時作抽痛,數年潰腐,如巉岩深洞,血水淋瀝者,不治。 ...
2017-03-04 -
肝經鬱熱型蛇串瘡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東加紫草、板藍根等。若發於面部,加菊花以平肝解毒,引藥上行;大便幹結者,加生大黃以通腑瀉下;疼痛劇烈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氣止痛。 證候表現: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
2017-03-04 -
心脾火毒型疔
治療方法:紫雪散、黃連解毒湯、蟾酥丸。 證候表現: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熱增。(注)舌生紫皰,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 病因病機:心脾火毒 處方:初起宜用蟾酥丸含於舌下,隨化隨咽,或再...
2017-03-04 -
心脾血虛型瘰鬁
治療方法:歸脾湯。 證候表現:瘰鬁馬刀潰破後虛煩不寐者。 處方:宜歸脾湯調理。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卷)·項部(篇) 原文:虛煩不寐者,宜歸脾湯調理。
2017-03-04 -
脾鬱濕注型閉經
治療方法:二陳芎歸湯合越鞠丸。 病因病機:有鬱結傷脾,濕熱下注而血滯者。 證候表現:其證必胸膈滿,飲食少,畏見風,腿膝疼重者是也。 治則治法:治當解而補之。 處方:二陳芎歸湯送越鞠丸。 出處:《女...
2017-03-04 -
脾經鬱熱型崩漏
治療方法:歸脾湯。 病因病機:或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令妄行。 證候表現:並健忘怔忡,驚悸不寐,且心脾傷痛,怠惰少食。 處方:宜歸脾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崩漏(篇) 原文:或思慮傷...
2017-03-04 -
肝經鬱熱型經斷複來
治療方法:子芩丸。 證候表現:若五旬以後,而月經複行,或漏下不止,腰腹疼痛者。 病因病機:有熱者。 處方:子芩丸。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一(卷)·調經下(篇) 原文:婦人七七四十九歲,天癸已...
2017-03-04 -
熱乘心脾型子煩
治療方法:人參犀角湯。 病因病機:心脾二經,氣通於口舌。妊娠臟腑氣虛,營衛不調,陰陽隔絕,熱乘心脾,津液枯少。 證候表現:故煩躁而舌幹口渴也。 處方:宜人參犀角湯。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二(...
2017-03-04 -
肝脾鬱怒型胎萎不長
治療方法:六君子東加柴胡山梔枳殼紫蘇桔梗。 病因病機:或肝脾鬱怒。 證候表現:脅痛嘔吐,寒熱往來,而胎不長。 處方:宜六君子東加柴胡、山梔、枳殼、紫蘇、桔梗。 出處:《婦科玉尺》·卷二(卷)·胎前...
2017-03-04 -
心脾氣虛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歸脾湯。 證候表現: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惰體困,不思飲食,時常白帶不止。 病因病機:由思慮過傷心脾也。 處方:宜歸脾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健忘怔忡,驚...
2017-03-05 -
脾鬱痰滯型子癇
治療方法:二陳東加薑汁竹瀝。 證候表現:口噤背強,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複作。 病因病機:脾鬱痰滯。 處方:二陳、薑汁、竹瀝。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九(卷)·胎前門 原文:脾郁痰滯,二...
2017-03-05 -
肝脾鬱結型子癇
治療方法:加味歸脾湯。 證候表現:口噤背強,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複作。 病因病機:肝脾鬱怒。 處方:加味歸脾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九(卷)·胎前門 原文: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