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東加減。
證候表現:低熱, 午後熱甚, 心內煩熱, 胸悶脘痞, 不思飲食, 渴不欲飲, 嘔惡, 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 舌苔白膩或黃膩, 脈濡數
病因病機:痰濕內蘊, 壅遏化熱
治則治法:燥濕化痰, 清熱和中
方用: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東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六章氣血津液病證(卷)·第六節內傷發熱(篇)
原文:痰濕鬱熱證低熱, 午後熱甚, 心內煩熱, 胸悶脘痞, 不思飲食, 渴不欲飲, 嘔惡, 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 舌苔白膩或黃膩, 脈濡數。 證機概要:痰濕內蘊, 壅遏化熱。 治法:燥濕化痰, 清熱和中。 代表方: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東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