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功能主治,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 分別北柴胡及南柴胡。 別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具有清熱解表、和解少陽, 疏肝解郁, 升陽舉陷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別名:茈胡、地薰、山菜、茹草, 柴草。
柴胡性味:苦, 辛, 微寒。
歸經:歸肝經、膽經。
功效:解表退熱, 疏肝解鬱, 升舉陽氣。
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 少陽證, 肝鬱氣滯, 氣虛下陷, 胸肋脹痛, 脫肛, 子宮脫落, 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煎服, 3~9g。

柴胡解熱生用量宜大, 升陽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鬱宜醋炒, 陰虛骨蒸宜鱉血炒。
對瘧疾症, 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用。
見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 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郁金等藥同用。
大葉柴胡的乾燥根莖, 表面密生環節, 有毒, 不可當柴胡用。
柴胡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
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 邪在少陽、寒熱往來, 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