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不守舍_時病
【神不守舍】即精神錯亂。心是精神所藏之處(《靈樞.邪客篇》:「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病邪犯心或精神刺激過度出現的神志異常,均可稱為神不守舍。
2017-03-10 -
身瞤動_時病
【身瞤動】即身體的肌肉掣動。其原因有由於發汗太過,陽氣和陰液受傷;有由於陽虛失去促進津液產生的正常功能,氣液不足,肌肉失去溫養所致。
2017-03-10 -
少腹硬滿_時病
【少腹硬滿】指臍以下部位堅硬脹滿的症狀。若按之不硬,只覺脹滿,拘急不舒的,稱為“少腹急結”。都是由於瘀血和邪熱互結,阻滯於少腹部;或因膀胱氣化失常,水停下焦所致。前者屬蓄血證,後者屬蓄水證。辨證要點...
2017-03-10 -
傷寒_時病
【傷寒】病名或症候名。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發熱病的總稱;狹義的傷寒是屬於太陽表證的一個證型,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脈浮緊等。與現代醫學所稱的“傷寒”不同。病因。指傷於寒邪。
2017-03-10 -
痧氣(痧脹)_時病
【痧氣(痧脹)】夏秋之間,因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或因接觸疫氣、穢濁之邪,阻寒於內,出現腹痛悶亂的一種病症。因痧氣脹寒胃腸,壅阻經絡,故又名“痧脹”。痧在皮膚氣分的,皮疹隱現紅點,有如脈疹,稱為“紅痧”...
2017-03-10 -
熱瀉_時病
【熱瀉】因熱迫大腸所引起。亦名“火瀉”。主要症狀有瀉下黃白如糜或帶黏膩、氣味臭、腸鳴腹痛、痛一陣瀉一陣,瀉後仍有厚重感,肛門濁熱、小便短赤、口渴、苔黃、脈數等。
2017-03-10 -
熱結旁流_時病
【熱結旁流】陽明腑實證的另一表現。腑實證,大便一般多見燥結不通,但有時泄出黃臭的糞水,而不見燥尿瀉出,仍有陽明腑實證者,稱之為“熱結旁流”。
2017-03-10 -
熱病_時病
【熱病】含兩義:指夏天的暑病,指一切因外感引起的熱病,見《素問.熱論》:「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這裡的“傷寒”即指廣義的傷寒。泛指熱性病。
2017-03-10 -
秋燥_時病
【秋燥】秋燥是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寒,一偏於熱,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詳見該...
2017-03-10 -
氣痢_時病
【氣痢】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為糞便如蟹沫稠粘,有裡急後重感,腹脹,大便時排氣多,其氣臭穢。或兼腸鳴、小便不利等。是由於濕熱鬱滯,氣機不得宣暢所致。虛證為腹脹排氣時大便即隨之而下,是由於中氣下陷,腸...
2017-03-10 -
痞_時病
【痞】是胸腹間氣機阻塞不舒的一種自覺症狀。有因邪熱壅聚的,有因氣虛氣滯的。若兼有脹滿感覺的,則稱為“痞滿”。邪熱阻滯在上焦,胸部痞塞的稱“胸痞”。若夾有痰濕,胸痞程度較甚。如有物堵住的,稱為“胸中痞...
2017-03-10 -
瘧疾_時病
【瘧疾】古代統稱“痎瘧”,以寒戰、壯熱、出汗、定期發作為特徵。古人從實踐中觀察到本病發于夏秋季節及山林地帶,蚊蟲容易孳生繁殖的時侯和環境,認為病因是夏季感受暑邪或接觸山嵐瘴氣,或因受寒濕之邪而引起。...
2017-03-10 -
女勞疸_時病
【女勞疸】語出《金匱要略》。黃疸類型之一。證見身黃、額上微黑、膀胱急、少腹滿、小便通利、大便色黑、傍晚手足心發熱而反覺惡寒。《金匱要略》認為本證是得之房勞醉飽。根據臨床所見本證多出現在黃疸病的後期,...
2017-03-10 -
內煩_時病
【內煩】指內熱(實熱或虛熱)而引起心胸煩悶的症狀。因心煩引起意識錯亂的,叫“煩亂”。煩亂同時又有悶悶不樂感覺的,稱為“煩冤”。
2017-03-10 -
目中不了了_時病
【目中不了了】語出《傷寒論》。了了,是清楚分明的意思。目中不了了,是形容看東西時模糊不清,是由於陽明腑熱過盛,津液受傷,邪熱上蒸所引起的症狀。
2017-03-10 -
牡瘧_時病
【牡瘧】此種瘧疾多因平素元陽虛弱,邪氣伏于少陰而致。臨床表規為發病時寒戰較甚,無熱或微熱,面色淡白,每日定時發作,脈沉而遲等。
2017-03-10 -
芒漕_時病
【芒漕】即“寒瀉”。又稱“鴨溏”或“鶩泄”。形容瀉下的大便水糞相雜,色青黑如鴨糞,小便清,脈沉遲。此屬寒濕之證,因脾氣虛,大腸有寒而致。如瀉下僅是一般清稀垢穢的糞便,則稱為“溏泄”或“泄利”。
2017-03-10 -
脈疹_時病
【脈疹】俗稱“痧子”。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是由於感受時邪癘毒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肺胃。初起先見肺衛風熱症狀,以咳嗽、眼結膜紅赤、畏光、眼淚汪汪為其特徵。皮疹出現時,疹點先從耳後、髮際及頭部出現,...
2017-03-10 -
涼燥_時病
【涼燥】指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而寒,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現象,如唇燥嗌幹、乾咳連聲、胸滿氣逆、兩脅竄痛、皮膚乾痛、舌苔白薄而乾等症。...
2017-03-10 -
痢疾_時病
【痢疾】古名“滯下”,亦稱“腸澼”。滯下,是形容大便次數增多,雖急欲排便,但不能通暢,肛門重墜,如有物阻滯的感覺。腸澼,是形容腸內有積滯,排便時澼澼有聲。本病為夏秋季常見的腸道急性傳染病,臨床以腹痛...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