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敗毒散由來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炙甘草諸藥組成。用於正氣不足,外感風寒濕邪所致之憎寒壯熱、無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胸膈痞滿,鼻塞聲重,咳...
2017-02-22 -
布袋丸由來
出處;《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本方由夜明砂、蕪荑、使君子、白茯苓、白術、人參、炙甘草、蘆薈諸藥組成。用於小兒蟲疳,症見體熱面黃,肢細腹大,發焦目暗者。有驅蛔消疳,補氣健脾之功。「布袋」,依其制...
2017-02-22 -
失笑散由來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五靈脂、炒蒲黃兩味藥物組成。用於瘀血停滯之月經不調,少腹急痛,痛經,產後惡露不行等症。有活血袪瘀,散結止痛之功。 本方是治療血瘀作痛的常用方。方中二藥配伍...
2017-02-22 -
三仁湯由來
出處:《溫病條辨》 本方由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苡仁、半夏諸藥等組成。用於濕溫初起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等症。有宣暢氣...
2017-02-22 -
玉女煎由來
出處:《景嶽全書》 本方由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諸藥組成。用於胃熱陰虛之牙痛、頭痛、齒松牙齦出血,煩熱口渴,舌幹紅,胎黃而乾等症。有清胃滋陰之功。「玉女」,有三種說法:一指古代道家稱...
2017-02-22 -
三消湯由來
出處:《驗方新編》 本方由黨參、白術、當歸、茯苓、生地黃、黃柏、知母、黃連、麥門冬、天花粉、黃芩、甘草等十二味藥物組成。用於通治消渴之症,飲水不止者。有益氣滋陰,清熱生津之功。 「三消」,...
2017-02-22 -
梅花點舌丹由來
出處:《外科證治全生集》 本方由熊膽、冰片、雄黃、硼砂、血竭、葶曆子、沈香、乳香、沒藥、珍珠、牛黃、麝香、蟾酥、朱砂諸藥組成,金箔為衣。用於治療疔毒惡瘡,無名腫毒,紅腫癰癤,咽喉腫痛等症。有...
2017-02-22 -
紫雪丹由來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沈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樸硝、硝石、麝香、朱砂等十六味藥物炮製而成。用於溫熱病、熱邪內陷心包而致的高熱...
2017-02-22 -
桃花湯由來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赤石脂、乾薑、粳米三味藥物組成。用於久痢不愈之下痢膿血,色暗不鮮,腹痛喜按、喜溫,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等症。有澀腸止瀉之功。「桃花」,是說赤石脂其色赤白相間,別名桃...
2017-02-22 -
振頹丸由來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方由人參、炒白術、當歸、制馬錢子、乳香、沒藥、穿山甲、蜈虹諸藥組成,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 6 克,無灰酒送下。 用於治療肢體痿廢,以及偏枯、麻木等症。有益氣活...
2017-02-22 -
代針散由來
出處:《瘍醫大全》 本方由木鱉子、川烏兩味藥物組成,水磨後以鵝翎掃刷瘡上,留豆大一處出膿,如藥水幹再刷。用於治療惡瘡腫痛,日久不出膿者。有消癱排膿之功。瘡癰日久,膿已釀成,而不能自行潰破者,...
2017-02-22 -
大陷胸湯、小陷胸湯由來
出處:《傷寒論》 大陷胸湯由大黃、芒硝、甘遂三藥組成。用於水飲與邪熱互結於胸腹之大結胸症。有瀉 熱、逐水、通結之功。 小陷胸湯由黃連、半夏、瓜蔞實三藥組成。用於傷寒表證誤下,邪熱內陷,與...
2017-02-22 -
散偏湯由來
出處:《辨證錄》 本方由白芍藥、川芎、郁李仁、柴胡、甘草、白芥子、香附、白芷八味藥物組成。用於郁氣不宣,又加風邪襲于少陽經所致之半邊頭風,痛或左或右,無有定處,時輕時重,遇勞累、寒冷加劇。有...
2017-02-22 -
完帶湯由來
出處:《傅青主女科》 本方由炒白術、炒山藥、人參、炒白芍、車前子、制蒼術、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諸藥組成。用於脾虛帶下,證見帶下色白或淡黃,清稀無臭,面色 [ 白光 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
2017-02-22 -
消風散由來
出處:《外科正宗》 本方由荊芥、防風、當歸、生地、苦參、炒蒼術、蟬蛻、胡麻仁、炒牛旁子、知母、[火段 石膏、生甘草、木通諸藥組成。 用於濕疹、風疹,證見皮膚疹出色紅、搔癢,抓破後滲出津水,舌...
2017-02-22 -
十灰散由來
出處:《十藥神書》 本方由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等諸藥 組成。用於血熱妄行所致之嘔血、咯血、衄血等上部出血症,有涼血止血之功。 「十灰」,指方中十...
2017-02-22 -
玉泉丸由來
出處:《雜病源流犀濁》 本方由天花粉、葛根、麥門冬、人參、茯苓、烏悔、甘草、生黃耆、炙黃耆諸藥組成,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用於治療五臟氣餒,陰虛內熱,外消肌肉,發為消癉之病。有益氣養陰、清熱...
2017-02-22 -
玉鑰匙由來
出處:《三因方》 本方由馬牙硝、白僵蠶、硼砂、梓腦四味共研末、吹喉用。用於外感風熱所致之喉痹,及臟腑積熱所致之纏喉風。有清風熱,利咽喉之功。喉痹,一作喉閉,為咽喉紅腫疼痛閉塞之證。纏喉風,為...
2017-02-22 -
救急稀涎散由來
出處:《傳家秘寶》 本方由豬牙皂角、白礬二味藥物組成,共為細末,溫水調服。用於中風閉證,痰涎壅盛,喉中痰聲轆轆,氣閉不通,人事不省,或口角歪斜,微有涎出,脈滑實有方者。有開關湧吐之功。 本...
2017-02-22 -
普濟消毒飲由來
出處:《東垣試效方》 本方由黃芩、黃連、陳皮、元參、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僵蠶、升麻、柴胡、桔梗、甘草諸藥組成。用於風熱疫毒上攻之大頭瘟、痄腮(即顏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等症。有...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