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鬱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丹梔逍遙散加減。 證候表現:發熱多為低熱或潮熱,熱勢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精神抑鬱,脅肋脹滿,煩躁易怒,口幹而苦,納食減少,舌紅,苔黃、脈弦數 病因病機:氣鬱日久,化火生熱 治則治法:疏肝...
2017-03-04 -
痰濕鬱熱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東加減。 證候表現:低熱,午後熱甚,心內煩熱,胸悶脘痞,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嘔惡,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病因病機:痰濕內蘊,壅遏化熱 治則治法:燥濕...
2017-03-04 -
胃熱熾盛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承氣湯。 病因病機:寒表邪入於裡,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狂躁,不大便,是胃實 證候表現: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狂躁,不大便 治則治法:乃可攻之 處方:以承氣湯瀉其上實,元氣乃得周流,...
2017-03-04 -
熱入血分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瀉血湯。 證候表現:東垣雲:發熱晝少而夜多,太陽經中尤甚。大小便如常。外無惡寒。 病因病機: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是足太陽膀胱血中浮熱,微有氣也。既病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氣不在臟腑,是無...
2017-03-04 -
脾胃氣虛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理中湯。 病因病機:脾胃氣虛,陽浮於外 證候表現:其症上見嘔惡,下為溏泄,其脈大而不實,身雖大熱 治則治法:切忌寒涼,宜甘辛溫藥溫其中,使土厚則火自斂也 處方:理中湯。 出處:《金匱翼》...
2017-03-04 -
伏熱內蒸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麥煎散、柴胡梅連散。 病因病機:骨蒸熱者,熱伏於內,而氣蒸於外也。其症肌熱盜汗,黃瘦口臭,久而不愈,此骨髓伏熱,營衛不通之所致也,少男室女,多有此證。 證候表現:其症肌熱盜汗,黃瘦口臭,...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病因與診斷
一、病因病機 1、肝經鬱熱情志抑鬱,肝氣不能條達,氣鬱化火而發熱;或因惱怒過度,肝火內盛,以致發熱。其發病機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氣有餘便是火”。因此種發熱與情志密發相關,故亦稱“五...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臨床表現
內傷發熱一般起病較緩,病程較長,或有反復發熱的病史。臨床多表現為低熱,但有時也可以是高熱,亦有少數患者自覺發熱或五心煩熱,而體溫並不升高。一般發熱而不惡寒,或雖感怯冷但得衣被則冷感即減輕或消失。發...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證候之虛實在確診為內傷發熱的前提下,應依據病史、症狀、脈象等辨明證候的虛實,這對治療原則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由氣鬱、血瘀、濕停所致的內傷發熱屬實;由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所致的...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轉歸與預防
一、轉歸預後 在內傷發熱的病程中,由於病機的發展變化,或治療用藥等影響,內傷發熱的一些證候可以轉化或兼夾出現。對兼夾兩種證候者,應分清主次,適當兼顧。 內傷發熱的預後,與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體狀況...
2017-03-04 -
氣陰虛血瘀型消渴病腎病早中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具備兩項可以診斷。陰虛證:①怕熱汗出,或有盜汗;②咽幹口渴;③大便幹;④手足心熱或五心煩熱;⑤舌瘦紅而裂;⑥脈細數。具備兩項可...
2017-03-04 -
陰陽俱虛血瘀型消渴病腎病是中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具備兩項可以診斷。陰虛證:①怕熱汗出,或有盜汗;②咽幹口渴;③大便幹;④手足心熱或五心煩熱;⑤舌瘦紅而裂;⑥脈細數。具備兩項可...
2017-03-04 -
陽氣虛血瘀濕濁型消渴病腎病晚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血虛證:①面色無華;②唇甲色淡;③經少色淡;④舌胖質淡;⑤脈細。陽虛證: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腫;④夜尿頻多;⑤舌胖...
2017-03-04 -
氣血陰陽俱虛血瘀濕濁型消渴病腎病晚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血虛證:①面色無華;②唇甲色淡;③經少色淡;④舌胖質淡;⑤脈細。陰虛證:①怕熱汗出,或有盜汗;②咽幹口渴;③大便幹;④手足心熱...
2017-03-04 -
氣陰虛血瘀濕濁型消渴病腎病晚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血虛證:①面色無華;②唇甲色淡;③經少色淡;④舌胖質淡;⑤脈細。陰虛證:①怕熱汗出,或有盜汗;②咽幹口渴;③大便幹;④手足心熱...
2017-03-04 -
陰虛血瘀型消渴痹症
症狀:肢體麻木,腿足攣急,酸脹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間為甚,或灼熱疼痛,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皮膚乾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幹不欲飲,便秘,舌質嫩紅或暗紅,苔花剝少津,脈細數或細澀。 治則治法:滋陰...
2017-03-04 -
陽氣虛血瘀型消渴病腎病早中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具備兩項可以診斷。血瘀證:①定位刺痛,夜間加重;②肢體麻痛,或偏癱;③肌膚甲錯;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絡脈色紫怒張。具...
2017-03-04 -
腎虛血瘀型消渴呆症
症狀:智能減退,腰膝酸軟,倦怠乏力,呆鈍少言,肢體麻木或疼痛,舌質淡暗有瘀斑(點)、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澀。 治則治法:補腎活血。 中成藥:五子衍宗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方藥:五子衍宗丸(《攝生眾...
2017-03-04 -
氣虛血瘀型消渴痹症
症狀:肢體麻木,如有蟻行感,肢末時痛,多呈刺痛,下肢為主,入夜痛甚;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風,易於感冒,舌質淡暗,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 治則治法:補氣活血、化瘀通痹。 方藥:補陽還五東加...
2017-03-04 -
寒凝血瘀型消渴痹症
症狀:肢體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溫痛減,遇寒痛增,下肢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腫,舌質暗淡或有瘀點,苔白滑,脈沉細澀。 治則治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方藥:當歸四逆...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