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傷發熱的病因與診斷

一、病因病機

1、肝經鬱熱情志抑鬱, 肝氣不能條達, 氣鬱化火而發熱;或因惱怒過度, 肝火內盛, 以致發熱。 其發病機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氣有餘便是火”。 因此種發熱與情志密發相關, 故亦稱“五志之火”。

2、瘀血阻滯由於情志、勞倦、外傷等原因導致瘀血阻滯經絡, 氣血運行不暢, 壅遏不通, 因而引起發熱, 此為瘀血發熱的主要病機。 此外, 瘀血發熱也與血虛失養有關, 如《醫門法律·虛勞淪》說:“血痹則新血不生, 並素有之血, 亦瘀積不行, 血瘀則榮虛, 榮虛則發熱。 ”

3、內濕停聚由於飲食失調、憂思氣結等使脾胃受損、運化失職,

以致濕邪內生, 鬱而化熱, 進而引起內傷發熱

4、中氣不足由於勞倦過度。 飲食失調, 或久病失於調理, 以致中氣不足, 陰火內生而引起發熱, 亦即現今所稱的氣虛發熱。

5、血虛失養由於久病心肝血虛, 或脾虛不能生血, 或長期慢性失血, 以致血虛失於濡養。 血本屬陰, 陰血不足, 無以斂陽而引起發熱。 如《證治匯補·發熱》說:“血虛發熱, 一切吐衄便血, 產後崩漏, 血虛不能配陽, 陽亢發熱者, 治宜養血。 ”

6、陰精虧虛由於素體陰虛, 或熱病日久, 耗傷陰液, 或誤用、過用溫燥藥物等, 導致陰精虧虛, 陰衰則陽盛, 水不制火, 陽氣偏盛而引起發熱。

7、陽氣虛衰由於寒證日久, 或久病氣虛, 氣損及陽, 或脾腎陽氣虧虛, 以致火不歸原, 盛陽外浮而引起發熱。

如《證治匯補, 發熱》說:“陽虛發熱, 有腎虛水冷, 火不歸經, 遊行於外而發熱。 ”

上述七種內傷發熱, 大體可歸納為虛、實兩類。 由肝經鬱熱、瘀血阻滯及內濕停聚所致者屬實, 其基本病機為氣、血、水等鬱結壅遏化熱而引起發熱。 由中氣不足、血虛失養、陰精虧虛及陽氣虛衰所致者屬虛, 因氣屬陽的範疇, 血屬陰的範疇, 此類發熱均由陰陽失衡所導致。 或為陰血不足, 陰不配陽, 水不濟火, 陽氣亢盛而發熱;或因陽氣虛衰, 陰火內生, 陽氣外浮而發熱。

本病病機比較複雜, 可由一種也可由多種病因同時引起發熱。 如氣鬱血瘀、氣陰兩虛、氣血兩虛等。 久病往往由實轉虛, 由輕轉重, 其中以瘀血病久, 損及氣、血、陰、陽, 分別兼見氣虛、血虛、陰虛或陽虛,

而成為虛實兼夾之證的情況較為多見。 其他如氣鬱發熱日久, 若熱傷陰津, 則轉化為氣郁陰虛之發熱;氣虛發熱日久, 病損及陽, 陽氣盛衰, 則發展為陽虛發熱。

二、診斷

1、內傷發熱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多為低熱, 或自覺發熱, 表現為高熱者較少。 不惡寒, 或雖有怯冷, 但得衣被則溫。 常兼見頭暈、神疲、自汗、盜汗、脈弱等症。

2、一般有氣、血、水濕壅遏或氣血陰陽虧虛的病史, 或有反復發熱的病史。

3、必要時可作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以進一步協助診斷。

三、鑒別診斷

內傷發熱主要應與外感發熱相鑒別。 內傷發熱的診斷要點已如上述, 而外感發熱表現的特點是:因感受外邪而起, 起病較急, 病程較短, 發熱初期大多伴有惡寒, 其惡寒得衣被而不減。

發熱的熱度大多較高, 發熱的類型隨病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常兼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脈浮等症。 外感發熱由感受外邪, 正邪相爭所致, 屬實證者居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