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血立應散
【處方】大黃(酒浸)15克 青黛3克 槐花(炒)3克 血餘15克(煆存性)【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治吐衄不止。【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後用梔子、丹皮各6克,煎湯調下。有熱,加地骨皮9克。【摘錄】《古今醫鑒》卷七
2017-02-17 10 -
治消止渴湯
【處方】生地30克,山藥的功效與作用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的功效與作用20克,知母20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澤瀉的功效與作用12克,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6克。【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生津止渴。主脾陰不足。(糖尿病)【用法用量】水煎服
2017-02-17 11 -
朱砂黃連丸
【處方】朱砂30克(另研)宜連60克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90克【制法】上藥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虛蘊熱,或飲酒過多,發為消渴。【用法用量】每服50丸,燈心、棗的功效與作用湯下。【摘錄】《普濟方》卷一七六引《醫方集成》
2017-02-17 16 -
枳實連檳丸
【處方】枳實30克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30克 檳榔30克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30克 木香30克 黃柏30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60克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60克(粉炒)【制法】上藥研末,蜜丸。【功能主治】治婦人腹懷鬼胎,脈澀數者。【用法用量】每次9
2017-02-17 13 -
壯腎散
【處方】仙靈牌(酒浸)150克 遠志的功效與作用(去心)120克 巴戟(去心)180克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酒炒)150克 破故紙(酒炒)150克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酒浸)180克 青鹽240克 大茴香150克 小茴香(炒)150克【制法
-
竹瀝枳術丸
【處方】白術(去蘆,土炒)蒼術(泔制,鹽水炒)各60克 枳實(麩炒)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半夏的功效與作用(白礬、皂角的功效與作用、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水煮幹)南星(制同上)黃連的功效與作用(薑炒)條芩(酒炒)當歸
2017-02-17 11 -
澤膚膏
【處方】牛骨髓 真酥油各等分【制法】上藥二味,合煉一處,以淨瓷器貯之。【功能主治】滋陰養血,潤肺止嗽。治皮膚枯燥如魚鱗;肺燥咳嗽。【用法用量】每次3匙,空腹時用熱酒或蜜湯調服。【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八
2017-02-17 13 -
鎮衄湯
【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30克,桑白皮30克,白茅根30克,黨參的功效與作用10克。【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主胃火熾盛,血分蘊熱,灼傷血絡。【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高齊民方
-
竹葉湯
《金匱要略》卷下:竹葉湯【處方】竹葉20克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9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桔梗 桂枝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3克 附子6克 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5枚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15克【功能主治】溫陽益氣,疏風解表。治
2017-02-17 31 -
正柴胡飲
【處方】柴胡的功效與作用3~9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3克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4.5克 芍藥6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3~5片【藥理作用】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響 《中醫雜誌》1986(2):58,對正柴胡飲進行拆方、組方,以及
2017-02-17 20 -
止瀉丸
【處方】雲苓60克 薄荷的功效與作用12克 陳倉米120克 蘇梗12克 藿香12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2克 煙灰30克【制法】生曬研末,將灰入水研化,再加水,以陳倉米粉煮粥,入藥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泄瀉。【用法用量】用朱砂為衣
2017-02-17 12 -
駐景補腎明目丸
【處方】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熟地黃(酒蒸,炒)枸杞的功效與作用子的功效與作用 楮實子(酒浸)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酒蒸,焙)車前子(酒洗)石斛的功效與作用(去根)各30克 青鹽(另研)30克 沉香(另研)15克 磁石(火煨,醋的功效與作用水
2017-02-17 31 -
滋陰除濕湯
【處方】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熟地各3克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 貝母各2.4克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地骨皮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1.5克【功能主治】治鸛口疽初起,朝寒暮熱,日輕
2017-02-17 44 -
治急性外耳道濕疹方
【處方】苦參的功效與作用6克,蒼術10克,鹽黃柏10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10克,車前子(包煎)15克,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0克,柴胡的功效與作用6克。【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主肝經濕熱,兼挾風邪。【用法
-
枳實梔子豉湯
【處方】枳實6克(炙)梔子3克(擘)豉9克(綿裹)【功能主治】治大病癒後勞複者。【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清漿水700毫升,空煮取400毫升,納枳實、梔子,煮取200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二次溫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納大黃2
2017-02-17 18 -
真方聖散子
【處方】禦米殼3兩(搗碎,醋的功效與作用炒黃色),肉豆蔻(面裹煨,去面)1兩,赤石脂1兩,烏魚骨(去皮)1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黃)1兩,楝丁香1兩,訶子皮1兩,乾薑(炮)1兩。【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固養脾胃,溫中,止心腹痛。主
2017-02-17 15 -
駐景圓
【處方】車前子、熟幹地黃(淨洗.酒蒸.焙),各三兩;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酒浸.別研為末)五兩。【炮製】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腎俱虛,眼常昏暗,多見黑花,或生障翳,視物不明,迎風有淚。久服補肝腎,增目力。【用法用量】
-
茯苓丸
目錄 《備急千金要方》 《普濟本事方》 《婦人大全良方》 《雜病源流犀燭》 《楊氏家藏方》 《幼幼新書》 《全生指迷方》 《普濟方》 《聖惠》 《遵生八箋》 《聖濟總錄》 《千金》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茯苓丸《備急千金要方》 【處
2017-02-17 22 -
魚腦石散
目錄 基本資訊 魚腦石散基本資訊 【處方】 魚腦石粉9克,冰片0.9克,辛夷花9克,細辛3克。【制法】 共為細末。【功能主治】 散寒,通竅,除涕。主要用於治療鼻炎。鼻涕白粘,鼻塞或重或輕,嗅覺減退,鼻內肌膜淡紅,腫脹,鼻甲肥大,遇風冷
2017-02-17 17 -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湯有養陰透熱的功效與作用。常用於治療熱性病後期、小兒夏季熱、肺結核、腎結核等症。 目錄 基本資訊 典籍記載 青蒿鱉甲湯基本資訊 來源出處 《溫病條辨》 用法 水煎服。 功能主治 養陰透熱。 用於邪熱內伏證,表現為夜熱早涼,
2017-02-17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