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葉蘇鐵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平肝祛風;消腫斂瘡。主高血壓病;風濕痹痛;無名腫毒;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10-15g;種子6-9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摘錄 《中華本草》
-
金匙葉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風熱;解毒;止痛。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齒槽膿腫;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2 -
蜆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消渴;目黃;濕毒腳氣;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煮食。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唐本草》:治時氣,開胃,壓丹石藥及疔瘡,下濕氣。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瘡。
2017-03-11 16 -
朱砂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鎮靜安神;消腫止痛。主勞傷咳嗽;霍亂吐瀉;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龍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定驚。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搽。
2017-03-11 10 -
酪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益肺養胃;止渴潤燥。主胸中煩熱口渴;腸燥便秘;肌膚枯澀;癮疹熱瘡。 【用法用量】內服:化沖,適量。外用:適量,塗摩。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補肺臟,利大腸。 2.《唐本草》:主熱毒,止渴,解散發利,除胸
-
金銀忍冬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解毒。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肺癰;乳癰;濕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花蕾: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20 -
藏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藏山藥是一種中藥材,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上可以涉及很多個方面,所以在對藏山藥選擇之前,一定要對它進行很好瞭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下。 【別名】 山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三角葉薯蕷的根莖。 【原形態】 三角葉薯蕷
2014-11-06 10 -
白鈴子的功效與作用
白鈴子是非常有營養的珍貴藥材,經常吃白鈴子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食用白鈴子呢,食用白鈴子對於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白鈴子的專業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 一面鑼、小一面鑼
2014-11-06 18 -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於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
-
地打果樹皮的功效與作用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生節目,飲食節目也推出特色養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生的藥材地打果樹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小喬木紫金牛的莖皮。 【原形態】 灌
-
六棱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發表散風;和中化濕;止血。主風寒感冒;嘔吐;洩露瀉;風濕麻痛;濕疹瘙癢;腳氣濕爛;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2 -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方劑名 炙甘草湯。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甘草四兩,炙(12g);生薑三兩,切(9g);人參二兩(6g);生地黃一斤(50g);桂枝三兩,去皮(9g);阿膠二兩(6g);麥門冬半升,去心(lOg);麻仁半升(lOg);大
2015-08-20 65 -
麥門冬湯的功效 治支氣管炎的中藥方劑
方劑名 麥門冬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麥門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參9g,粳米3g,大棗4枚。 方歌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肺胃次方珍。 方解 本方所治虛熱肺痿乃肺胃陰虛,
2015-09-21 31 -
葛根芩連湯的功效
組成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用量 葛根15g,黃連9g,甘草6g,黃芩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兩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解表清裡。 主治 協熱下利。身熱
2015-09-21 122 -
白毛委陵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主崩漏;鼻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3-6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酸,性涼。有止血、涼血的功能。用於子宮功能性出血。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31 -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的療效
方劑名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麻黃6克(去節),連軺6克(即連翹根),杏仁6克,赤小豆10克,大棗12枚(擘),生梓白皮(切)10克,生薑6克,甘草6克(炙)。 方解 方中麻黃、杏仁、生薑辛散表邪,
2015-09-22 90 -
白頭翁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殺蟲。主主治瘧疾;頭瘡;白禿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綱目》:治瘧疾寒熱,白禿頭瘡。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2017-03-11 11 -
跌打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跌打草,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那麼,跌打草究竟具有怎麼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 細穗爵床、盜偷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十萬錯的莖、葉。 【原形態】 十萬錯 多年生草
-
鎮肝熄風湯的功效與作用
方劑名 鎮肝熄風湯。 出處 《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 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用量 懷牛膝、生赭石(軋細)各30g,生龍骨(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龜板
2015-09-2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