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茴香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丸”在《 瘍醫大全 》卷二十四 【出 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四 【處 方】白術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吳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實24克。 【功能主冶】溫經導滯,理氣止痛。
-
渾身碎痛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渾身碎痛丸”在《活人心統》卷一 【出 處】《活人心統》卷一 【處 方】虎骨1兩,防風1兩,芍藥(酒炒)1兩,秦艽1兩,白芷1兩,茯苓1兩,川歸1兩,續斷1兩,白術1兩,附子(炮)7錢。 【功能主冶】諸虛,遍身碎痛。
2012-07-30 10 -
茴香金鈴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金鈴丸”在《百一》卷十五 【出 處】《百一》卷十五 【處 方】金鈴子(每個銼作4片,用僵蠶半兩去絲嘴,同煎令香熟,去僵蠶不用)1兩,茴香(微炒)1兩,馬藺花1兩,吳茱萸(湯洗7次,炒令香熟)1兩,石茱萸(酒浸,炒令香
-
茴香橘皮酒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橘皮酒”在《醫統》卷八十三引《秘方》 【出 處】《醫統》卷八十三引《秘方》 【處 方】八角茴香1兩,紅橘皮2兩,白豆蔻半兩。 【功能主冶】血氣凝寒,小腹痛;婦人室女小腹痛不可忍,內外著寒;兼治心腹痛。 【用法用量
-
茴香理中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理中丸”在《 普濟方 》卷二十三 【出 處】《普濟方》卷二十三 【處 方】白術2兩半,人參(去蘆)2兩半,乾薑(炮)2兩半,甘草2兩半,茴香1兩。 【功能主冶】溫脾胃,消痞滿,順三焦,進飲食,辟風寒邪氣。主中焦不和
-
昏厥複省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昏厥複省湯”在《千家妙方》卷上引董漱六方 【出 處】《千家妙方》卷上引董漱六方 【處 方】玳瑁片3g,珍珠母30g(先下),辰麥冬9g,寒水石30g,蛇含石30g,朱茯神12g,天竺黃9g,陳膽星9g,川雅連2.4g,遠
-
葷素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葷素羹”在《 飲膳正要 》卷一 【出 處】《飲膳正要》卷一 【處 方】羊肉1腳子(卸成事件),草果5個,回回豆子半斤(搗碎,去皮)。 【功能主冶】補中益氣。主 【用法用量】上藥同熬成湯,濾淨,豆粉3斤,作片粉,精羊肉
-
渾金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渾金丹”在《 幼幼新書 》卷十六引《惠眼觀證》 【出 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惠眼觀證》 【處 方】黃丹2錢,信砒末抄2錢,飛羅面(炒)1錢。 【功能主冶】大人,小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糖冷水五更初吞下
-
薈黃二仁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薈黃二仁丸”在《藥奩啟秘》 【出 處】《藥奩啟秘》 【處 方】老色蘆薈30粒,真淨輕粉3錢,關西牛黃2錢,桃仁(去皮)30粒,杏仁(去皮)30粒,明淨腰雄黃4錢。 【功能主冶】梅毒下疳,淋濁陰(匿蟲)諸證,真陰已虛,不
-
蕙草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蕙草湯”在《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別 名】蕙草散 【出 處】《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處 方】蕙草3兩,黃連4兩,當歸2兩。 【功能主冶】傷寒,發熱下痢。 【用法用量】蕙草散(《聖惠》卷十三)。
-
會厭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會厭逐瘀湯”在《 醫林改錯 》卷下 【出 處】《醫林改錯》卷下 【處 方】桃仁15克(炒)紅花15克 甘草9克 桔梗9克 生地12克 當歸6克 玄參3克 柴胡3克 枳殼6克 赤芍6克 【功能主冶】治呃逆,慢喉喑,喉痹等
2012-07-27 54 -
四大清肝明目的中藥材
中藥1. 枸杞子 中藥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豐富的胡蘿蔔素,維他命B1、B2、C,鈣、鐵等,是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枸杞子平補肝腎、明目,平日可拿來泡茶最為實用。同類補藥還有菟絲子、女貞子。 中藥2.決明子 決明子也具有清
2012-07-26 12 -
服用六味地黃丸的誤區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補益劑中滋補腎陰的代表方劑。方中六味藥合用,三補三瀉,以熟地黃、山萸肉、山藥三補為主,滋養肝、脾、腎三髒 以澤瀉、茯苓、丹皮三瀉為佐,滲濕清熱泄濁,寓瀉於補、瀉不傷正。主治由腎陰虧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
-
治療早洩的小偏方
[方一] 龍膽草15克,黃芩10克,梔子9克,澤瀉12克,木通10克,車前子9克,當歸10克,生地、甘草9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清瀉肝經濕熱,適用於肝經濕熱所致的早洩。 [方二] 生地黃10克,山萸肉、山藥、知母
2012-07-26 10 -
茴香子散的組成與作用
【名 稱】茴香子散”在《 聖濟總錄 》卷九十五 【出 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 方】茴香子(炒)、馬藺花(炒)、葶藶(紙上炒)各等分。 【功能主冶】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溫酒調下。以通為度。 【制 法
-
茴香子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子湯”在《 聖濟總錄 》卷九十七 【出 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處 方】茴香子(炒)3兩,草烏頭(蛤粉同炒裂,去皮臍,銼)1兩。 【功能主冶】結陰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鹽少許,煎至8分
-
茴香子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子丸”在《 聖濟總錄 》卷八十六 【出 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處 方】茴香子(舶上者妙)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巴戟天(去心)2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2兩,牛膝(酒浸1宿,焙)2兩,肉蓯蓉(酒浸
-
茴消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消散”在《仙拈集》卷二 【出 處】《仙拈集》卷二 【處 方】朴消5錢,茴香(炒)2錢。 【功能主冶】膀胱熱而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熱酒下。 【制 法】上為末。
-
蛔蟲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蛔蟲散”在《 聖濟總錄 》卷一二七 【出 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處 方】人吐出之蛔蟲(燒存性)。 【功能主冶】一切冷瘺。 【用法用量】先以甘草湯洗瘺後,取末敷瘡上,1日3-5次。即愈。 【制 法】上為細末。
-
蛔疳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蛔疳散”在《 幼幼新書 》卷三十一引《四十八候》 【出 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四十八候》 【處 方】使君子1分,檳榔1個,輕粉1字,定粉1錢,茴香半錢,黃丹半錢,苦楝根末(炒)半錢。 【功能主冶】蛔疳。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