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怎麼用絲瓜治療疾病
絲瓜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蔬菜,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中醫上我們也經常用絲瓜進行一些食療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下面我們請專家為我們詳細介紹幾種絲瓜的食療功效。 一、開水沖絲瓜治鼻竇炎 幹絲瓜用鐵鍋焙焦,研成細磨末。每次服6克,于
2012-08-02 12 -
回陽酒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酒”在《回春》卷七 【別 名】回陽湯 【出 處】《回春》卷七 【處 方】鹿茸(酥炙,焙),大附子(麵包煨,去臍皮)、嫩黃耆、當歸(酒洗)。 【功能主冶】痘瘡。 【用法用量】回陽湯(《壽世保元》卷八)。 兼有痰
2012-08-03 15 -
回陽救產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救產湯”在《竹林女科》卷二 【出 處】《竹林女科》卷二 【處 方】人參1兩,當歸(酒洗)1兩,肉桂1錢,乾薑(炒)1錢,炙甘草1錢,白術(蜜炙黃)5錢。 【功能主冶】妊娠中寒。 【用法用量】水2鐘,煎7分服。
-
回陽救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救胃湯”在《外科集腋》卷五 【出 處】《外科集腋》卷五 【處 方】人參2兩,熟地2兩,麥冬2兩,黃耆1兩,歸身1兩,萸肉1兩,白術4兩,金銀花4兩,遠志2兩,肉桂2兩,茯苓2兩,五味子1錢。 【功能主冶】瘡口黑爛,
2012-08-03 13 -
回陽救陰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救陰丹”在《 辨證錄 》卷八 【出 處】《辨證錄》卷八 【處 方】人參3兩,黃耆3兩,當歸1兩,茯神5錢,生棗仁3錢,北五味1錢。 【功能主冶】陽脫。 【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陽回,2劑陰生。然後方中再加熟地1兩
2012-08-03 12 -
茴香鱉甲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鱉甲丸”在《 聖濟總錄 》卷八十九 【出 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處 方】茴香子(舶上者,炒)1兩,鱉甲(去裙役,醋炙)1兩,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臍),胡蘆巴1分,柴胡(去苗)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楝實
-
茴香檳榔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檳榔散”在《 聖濟總錄 》卷七十一 【別 名】茴香子散 【出 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處 方】茴香子(炒)半兩,檳榔(銼)半兩,京三棱(煨,銼)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切,鹽炒)半兩,木香1分。 【功能主冶
2012-08-02 11 -
茴香蒼術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蒼術丸”在《 普濟方 》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 【出 處】《普濟方》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 【處 方】蒼術1斤(泔水浸,春、夏3日,秋、冬5日),破故紙(鹽炒)2兩,八角茴香(鹽炒)2兩,巴戟(去心)2兩,黑牽牛2兩
-
茴香草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草散”在《 外科正宗 》卷四 【出 處】《外科正宗》卷四 【處 方】茴香草 高良薑(曬乾)各等分 【功能主冶】治鼻痔。 【用法用量】先吹鼻痔上二次,片時許,用細銅箸2根,箸頭鑽一小孔,用絲線穿孔內,二箸相離五分許
-
茴香草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草飲”在《 聖濟總錄 》卷一三五 【出 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 方】生茴香草不拘多少。 【功能主冶】解惡毒風腫。主風毒或著人陰,或偏著一邊,疼痛攣急,牽引小腹,悶亂難忍。 【用法用量】每服1合,用酒3合,
-
茴香附子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附子丸”在《 聖濟總錄 》卷一八七 【出 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處 方】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葫蘆巴半兩,馬藺花(炒)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茴香子(炒)半兩,楝實(取肉,炒)
-
茴香化氣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化氣散”在《醫略六書》卷三十 【出 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處 方】小茴3兩(炒),白術1兩半(炒),枳殼1兩半(炒),青皮1兩半(炒),大茴3兩(炒),香附3兩(酒炒),烏藥1兩半,吳茱萸8錢(醋炒),白蔻1兩半
2012-08-02 11 -
茴香煎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煎丸”在《百一》卷二 【出 處】《百一》卷二 【處 方】川椒半兩(去子及合口者),老生薑2兩(細研),厚樸(去粗皮)1兩,茴香1兩,青鹽(海鹽亦得,以上5味入瓷罐,湯浸得所,慢火煮幹)1兩,大川烏1兩,附子(2味去皮
-
茴香角子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角子”在《聖惠》卷九十七 【出 處】《聖惠》卷九十七 【處 方】茴香子1兩,木香1兩,巴戟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漢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1兩,山茱萸1兩,仉豬腎1對(去脂膜,細切)。 【功能主冶】
-
預防空調病的三大偏方
降溫偏方1:按摩穴位降溫提神 生活中,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按摩小動作,比如按摩天柱、大椎和曲池三個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溫養生效果。天柱穴位於後頭骨正下方凹陷處;大椎穴位於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曲池穴位於手肘窩橫紋頭外端。經常按壓這
-
回正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正散”在《 石室秘錄 》卷三 【出 處】《石室秘錄》卷三 【處 方】人參1錢,白薇1錢,茯苓3錢,白術5錢,半夏1錢,白芥子3錢,陳皮5分,甘草5分。 【功能主冶】中邪,屍厥,卒倒,中毒,中惡。 【用法用量】水煎服
-
茴姜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姜湯”在《得效》卷四 【出 處】《得效》卷四 【處 方】茴香2兩半,青皮1兩,良薑1兩(酒浸,炒),天臺烏藥(泔浸1日夜,炒黃為度)。 【功能主冶】男子、婦人一切心腹脹滿,氣滯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
-
茴香安腎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安腎湯”在《 古今醫鑒 》卷十 【出 處】《古今醫鑒》卷十 【處 方】人參1錢,白術1錢,白茯苓(去皮)1錢,澤瀉7分,茴香1錢(炒),破故紙1錢,黃柏8分,木香5分,檳榔1錢,烏藥1錢,香附1錢(童便浸經宿),砂仁
-
茴香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飲”在《朱氏 集驗方 》卷三 【出 處】《朱氏集驗方》卷三 【處 方】八角茴香、白牽牛(炒)各等分。 【功能主冶】膀胱偏墜,疝氣。 【用法用量】空心酒調下。 【制 法】上為細末。
-
茴香圓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茴香圓”在《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出 處】《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威靈仙(洗去土)、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防風(去苗)、川楝子(麩炒),各三兩;烏藥(去土)五兩,川椒(去目.閉口.炒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