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肝和胃膏
【處方】黨參的功效與作用3錢,生杭芍4錢,金石斛的功效與作用4錢,桑葉的功效與作用4錢,竹茹3錢,焦三仙9錢,廣木香8分(研),枳殼2錢(炒),橘紅1錢5分,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錢,生於術2錢。【制法】共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濃汁,兌煉蜜收
-
托裡快斑湯
【處方】紫草 黃耆 鼠粘子 連翹各3克 木通1.8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2.1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各1.5克 木香0.9克 蟬蛻7枚【制法】上藥銼散。【功能主治】治痘疹發遲,熱不止;或痂後發熱。【用
2017-02-19 13 -
葶藶苦參散
【處方】苦參的功效與作用1兩,黃連的功效與作用1兩,瓜蒂1兩,黃柏1兩,大黃1兩,葶藶子2兩。【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久黃。濕熱內甚,小便赤澀,大便時秘,飲食少進,諸藥不效。【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清米飲調下。以吐利為度。隨時看虛實
2017-02-19 23 -
調降湯
《百一》卷五:調降湯【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黃耆(蜜炙)、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藥、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等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升降氣。主氣壅甚。【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
-
調經濟陰丸
【處方】生地5兩,山藥的功效與作用3兩,茯苓的功效與作用3兩,香附的功效與作用3兩,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兩,白芍的功效與作用3兩,山萸肉2兩,澤瀉的功效與作用2兩,杜仲的功效與作用2兩,地骨皮2兩,丹皮2兩,青蒿1兩3錢,蘄艾茸1兩3錢,川
-
透骨搜風散
【處方】透骨草(白花者,陰乾)羌活 獨活 紫葡萄 生芝麻 白糖 六安茶的功效與作用 小黑豆的功效與作用 核桃的功效與作用肉 槐子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各4.5克 紅棗的功效與作用3枚【功能主治】治楊梅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
2017-02-19 14 -
調中人參丸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分,青木香1分,桂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1分,羌活(去蘆頭)1分,大麻仁1分,酸棗的功效與作用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1分。【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咽喉中癢,咳嗽,狀如傷寒。【用法用量
-
厲兌
厲兌 Lìduì《靈樞·本輸》 厲兌-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第二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解剖】有趾背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腓淺神經的足背支。 【主治】鼻衄,齒痛,咽喉腫痛,腹脹,熱病,多夢,癲狂。 【操作】淺刺0.1寸。
-
內庭
內庭 Nèitíng《靈樞·本輸》 內庭-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布有腓淺神經足背支。 【主治】齒痛,咽喉腫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 【操
2017-02-19 23 -
調氣養血湯
《回春》卷六:調氣養血湯【處方】香附的功效與作用米(炒)1錢,烏藥1錢,砂仁1錢,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川芎的功效與作用1錢,白芍的功效與作用(酒炒)1錢,熟地黃(薑汁浸,焙)1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3分。【制法】上銼1劑。【功能主治
2017-02-19 16 -
調經末子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兩,川芎的功效與作用5錢,白芍的功效與作用3錢,蓯蓉3錢,五靈脂(炒)3錢,延胡(炒)3錢,白術3錢,蒼術3錢,白芷3錢,烏藥3錢,茴香3錢,陳皮的功效與作用3錢,半夏的功效與作用3錢,柴胡的功效與作用2錢,黃連
-
陷穀
陷穀 Xiàngǔ《靈樞·本輸》 陷穀-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足背第二、三蹠趾關節後凹陷處。 【解剖】有第二蹠骨間隙間,有骨間肌;有足背靜脈網,深層有第二蹠背動脈;布有腓淺神經足背支。 【主治】面目浮腫,水腫,腸鳴腹痛,足背腫
2017-02-19 10 -
調經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調經散【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去蘆)、肉桂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沒藥(別研)、琥珀(別研)、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各一兩;細辛(去苗)、麝香的功效與作用(別研),各半兩。【炮製】上搗為細末,入研藥勻。【功能主治
2017-02-19 30 -
沖陽
沖陽 Chongyang《靈樞·本輸》 沖陽-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解溪穴下方,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當第二、三蹠骨與楔狀骨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解剖】在趾長伸肌腱外側;有足背動、靜脈及足背靜脈網;當腓淺神經的足背
-
解溪
解溪 JieXi《靈樞·本輸》 解溪-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當(足母)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解剖】在(足母)長伸肌膜與趾長伸肌脛之間;有脛前動、靜脈;淺部當腓淺神經,深層當腓深神經。 【主治】頭痛
-
調氣木香丸
【處方】木香2兩,羌活2兩,川芎的功效與作用2兩,檳榔2兩,桂心2兩,川大黃4兩(銼碎,微炒),郁李仁4兩(湯浸去皮,微炒)。【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一切風及氣,臟腑壅滯,宿食不消,心腹脹滿。【用法用量】每服30
2017-02-19 13 -
豐隆
豐隆 Fēnglóng《靈樞·經脈》 豐隆-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 【解剖】在趾長伸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當腓淺神經處。 【主治】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痛,下
-
調氣酸
【處方】香附的功效與作用、藿香、沉香、木香、丁香、橘紅、厚樸的功效與作用、檳榔、白蔻、香圓。【制法】上研末。【功能主治】乾霍亂,不吐不瀉者。【用法用量】姜湯送下。【摘錄】《醫學集成》卷三
-
調氣滋補溫腸丸
【處方】沉香1兩(另為末),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2兩。【制法】上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以致大便秘結。【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飲送下。【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五
-
調經逍遙散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白術、柴胡的功效與作用、薄荷的功效與作用、香附的功效與作用、竹葉、煨薑。【功能主治】婦人血去太過,血虛生熱,自汗體熱,脈微。【用法用量】不拘時候服。【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
2017-02-1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