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塌氣散
【處方】陳米(炒黃)35克 青橘皮(去白,巴豆的功效與作用去亮21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1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微炙)30屯 黑牽牛(半生,半炒)7.5克 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制法】上藥研為細末。【功能主治】健脾行氣,逐水消脹。
2017-02-19 10 -
胎元飲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隨宜)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芍藥各6克熟地6~9克 白術4.5克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2.1克(無滯者不必用)【功能主治】補腎固胎。治婦人沖任不足,胎元不安不固。【用法用量】用水
2017-02-19 39 -
頭維
頭維 Tóuwéi《針灸甲乙經》 頭維-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額角髮際直上0.5寸。 【解剖】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顳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顳支。 【主治】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瞤動。 【操作】
-
下關
下關 Xiàguān《靈樞·本輸》 下關-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顴弓下緣,下頜骨髁狀突之前方,切跡之間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解剖】當顴弓下緣,皮下有腮腺,為咬肌起始部;有面橫動、靜脈,最深層為上頜動、靜脈;正當面神經
2017-02-19 11 -
調元內托散
【處方】黃耆、人參的功效與作用、當歸的功效與作用、桂枝、木香、青皮、赤芍的功效與作用、牛蒡(炒)、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功能主治】痘瘡若起發泡漿時,月事大來,其瘡應起發而不起發,應泡漿而不泡漿,頂平形塌,或如灰白,或成黑陷。【用法用量】水煎
2017-02-19 11 -
頰車
頰車 Jiáchē《素問·氣府論》 頰車-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 【解剖】在下頜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面神經及咬肌神經。 【主治】口喎,齒痛,頰腫,口噤
-
大迎
大迎 Dàyíng《靈樞·寒熱病》 大迎-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下頜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著部前緣,閉口鼓氣時即出現一溝形凹陷,即於凹陷下端取之。 【解剖】在咬肌附著部前緣;前方有面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及頰神經。 【主治
-
太清飲
【處方】知母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木通各4.5克 石膏(生用)15~20克【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治胃火煩熱,嘔吐口渴,發斑發狂。【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200毫升,溫服或冷服。【摘錄】《景嶽全書》卷五十一
2017-02-19 12 -
調和飲
【處方】白芍的功效與作用3錢,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川芎的功效與作用2錢,黃連的功效與作用2錢,黃芩的功效與作用2錢,桃仁的功效與作用1錢,升麻5分。【制法】上銼1劑。【功能主治】下痢稍久者。【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如紅痢依本方;如白痢
-
地倉
地倉 Dìcāng《針灸甲乙經》 地倉-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 【解剖】在口輪匝肌中,深層為頰肌;有面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和眶下神經分支,深層為頰肌神經的末支。 【主治】口喎,流涎,眼瞼瞤動。
2017-02-19 12 -
巨髎
巨髎 Jù1iáo《針灸甲乙經》 巨髎-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 【解剖】淺層為上唇方肌,深層為犬齒肌;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 【主治】口眼歪斜,眼瞼瞤動,鼻衄,
-
天麻退翳散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0克(好酒浸,焙乾)熟地黃30克(酒浸,焙乾)川芎的功效與作用45克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75克(熱水泡)白僵蠶30克(熱水泡過,洗去絲,薑汁炒)蟬蛻50個(水泡,洗,去頭、足)羌活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 木賊各
-
四白
四白 Sìbái《針灸甲乙經》 四白-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解剖】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分支,當眶下神經處。 【主治】目赤痛癢,目
2017-02-19 23 -
通督活血湯
【處方】黃芪的功效與作用18克,當歸的功效與作用9克,丹參18克,杜仲的功效與作用9克,沒藥9克,地龍9克,蘇木9克,澤蘭葉9克,狗脊12克,鹿角片18克。【功能主治】通督活血,益精填髓。主肝腎虧損,瘀阻督脈。(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用法用
2017-02-19 64 -
承泣
承泣 Chéngqì《針灸甲乙經》 承泣-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解剖】在眶下緣上方,眼輪匝肌中,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動、靜脈分支,眼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
2017-02-19 12 -
調中方
【別名】調中湯【處方】升麻4分,玄參5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4分(炙),知母5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3分,牡蠣的功效與作用6分,漏蘆5分,枳實6分(炙),菝葜4分,黃連的功效與作用6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除風濕,理石毒,止小便,去皮
2017-02-19 14 -
迎香
迎香 Yíngxiāng《針灸甲乙經》 迎香-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間。 【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 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主治
2017-02-19 14 -
調元固表湯
【別名】調元固本湯【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黃耆、當歸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功效與作用、蟬退。【功能主治】痘瘡表虛,收靨痂殼粘著皮肉不落者。【用法用量】調元固本湯(《醫鈔類編》卷十九)。【摘錄】《片玉痘疹》卷十一
-
調元滲濕湯
【處方】羌活8分,白術8分,防風的功效與作用8分,獨活8分,升麻4分,蒼術1錢,豬苓1錢,柴胡的功效與作用1錢,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錢,澤瀉的功效與作用6分,幹葛6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6分,人參的功效與作用6分,黃柏6分,神曲6分。【功能主
2017-02-19 15 -
調元百樸膏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身(酒洗)4兩,懷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2斤,懷熟地黃4兩,甘枸杞的功效與作用子的功效與作用1斤,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米粉炒)1斤,人參的功效與作用4兩,遼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1兩,麥門冬(去心)5兩,地骨皮4兩,白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