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禾髎
口禾髎 KǒuHéLiáo《針灸甲乙經》 口禾髎-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水溝穴旁0.5寸,當鼻孔外緣直下,與水溝穴相平處取穴。 【解剖】在上頜骨犬齒窩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動、靜脈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下支與眶下
-
調中二黃丸
【處方】大黃1兩(銼炒),牛黃(研)1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1分,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分。【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綠豆的功效與作用大。【功能主治】小兒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2丸,米飲化下,日2次。得利即止。【摘錄】《聖濟總錄
-
天麻除濕湯
【處方】白術120克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90克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去蘆頭)90克 乾薑60克(炮)全蠍60克(用糯米一盞,炒黃色,去糯米不用)附子(生,去皮、臍,切開。取生薑的功效與作用自然汁150毫升,浸一宿,取出炙盡,無浸薑汁為度,薄切
2017-02-19 11 -
扶突
扶突 Fútū《靈樞·本輸》 扶突-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喉結旁開3寸,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間頸闊肌中,深層為肩胛提肌起始點;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布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
-
調經固榮湯
【處方】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8分,橘紅8分,烏藥8分,香附的功效與作用8分,枳殼8分,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2分,白芍的功效與作用1錢2分,縮砂1錢2分,熟地1錢2分,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錢2分。【功能主治】月信色淡而稠粘,肚腹疼痛。【用法用量
-
鐵精散
【處方】鐵精54克(研)芎藭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各30克 蛇床子250克【制法】上四味,合搗篩。【功能主治】治五癲。【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酒送服,一日三次。【摘錄】《外台秘要》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
脫衣散
【處方】牛膝9克 歸尾6克 木通9克 滑石12克 冬葵子7.5克 枳殼6克【功能主治】治婦人生產時,胞衣不下。【用法用量】上藥銼為一劑。水煎,溫服。【摘錄】《萬病回春》卷六
2017-02-19 17 -
通絡利溫湯
【處方】大豆卷 防己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秦艽 川牛膝 川萆薢 幹地龍 歸須 黃柏 白茄根 桑枝【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清熱利濕。治濕熱下注,鶴膝腫熱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馬培之醫案》
2017-02-19 36 -
天鼎
天鼎 Tiāndǐng《針灸甲乙經》 天鼎-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扶突穴直下一寸,胸鎖乳突肌後緣。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下部後緣,淺層為頸闊肌,深層為中斜角肌起點;有頸外淺靜脈;為副神經、頸皮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穿出處,深層為
2017-02-19 10 -
銅綠散
【處方】五倍子(細研)38克 白礬7.5克 銅綠少許 輕粉1克 乳香4克【制法】上為極細末。【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陰部濕淹瘡。【用法用量】洗淨摻之。【備註】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普濟方》卷三○一補。【摘錄】《潔古家珍》
2017-02-19 12 -
巨骨
巨骨 Jǜgǔ《素問·氣府論》 巨骨-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解剖】在斜方肌與岡上肌中;深層有肩胛上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分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 【主治】肩臂攣痛不遂,瘰鬁,癭氣
2017-02-19 27 -
肩髃
肩髃 Jiānyú 《靈樞·經脈》 肩髃-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前言的凹陷中。 【解剖】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主治】肩臂攣
-
調營養衛湯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身3兩,川芎的功效與作用2兩,川續斷3兩,牛膝4兩,杜仲的功效與作用4兩,羌活1兩5錢,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兩5錢,紅花的功效與作用2兩,黃耆2兩,白術3兩。【功能主治】活血通經,順氣止痛。主勞形辛苦,負重力作,氣血
2017-02-19 16 -
調中愈痛湯
【處方】青皮、紅花的功效與作用、丹皮、牛膝、陳皮的功效與作用、桔梗、甘草的功效與作用、人參的功效與作用、烏藥、香附的功效與作用、蓬術、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功能主治】受氣,腹內有塊,不時作痛,寒熱。【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薑的功效與作用5片
-
臂臑
臂臑 Bìnào《針灸甲乙經》 臂臑-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上七寸處,當三角肌下端。 【解剖】在肱骨橈側,三角肌下端,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有旋肱後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
2017-02-19 26 -
通靈散
【處方】蒲黃 五靈脂各30克 木通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各15克【制法】上藥研末。【功能主治】治九種心痛。【用法用量】每次用12克,水煎沸後入鹽少許,通口服。【摘錄】《醫學入門》卷七
2017-02-19 38 -
手五裡
手五裡 Shǒuwǔlǐ《針灸甲乙經》 手五裡-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穴上3寸處。 【解剖】在肱骨橈側,為肱橈肌起點,外側為肱三頭肌前緣;稍深為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內側為橈神經。 【
2017-02-19 22 -
天麻防風圓
【處方】白僵蠶(去絲.嘴.炒)、幹蠍(炒),各半兩;天麻的功效與作用(去苗)、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苗)、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各一兩;朱砂(研飛)、雄黃(研)、麝香的功效與作用(研)、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各一分;牛黃一錢。【炮製】上為細末
2017-02-19 10 -
肘髎
肘髎 Zhǒuliáo《針灸甲乙經》 肘髎-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屈肘,曲池穴上方 l寸,肱骨邊緣。 【解剖】在橈骨外上髁上緣肱肌起始部,肱三頭肌外緣;有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 【主治】肘臂部瘓痛,麻木,攣急
-
調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處方】大黃3錢,芒消3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錢,麥冬5錢,元參3錢,白蜜1杯。【功能主治】陽明府證,潮熱汗出,譫語腹滿,便秘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熱服。【摘錄】《醫學摘粹》
2017-02-19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