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門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火門串”在《串雅補》卷二 【出 處】《串雅補》卷二 【處 方】蛤粉1錢,熟大黃3分,木通1錢,丁香1對。 【功能主冶】泄瀉,紅白痢疾。 【用法用量】作1服。 【制 法】上為末。
-
藿香半夏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半夏散”在《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出 處】《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丁香皮半兩,藿香葉一兩,半夏(湯浸洗七遍.微炒黃色)二兩。 【功能主冶】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噦逆嘔吐,胸滿噎痞,短氣倦怠,不入飲
-
火龍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火龍丹”在《 普濟方 》卷一八五 【出 處】《普濟方》卷一八五 【處 方】細鐵屑(篩去粗,淘去細,餘存留鍋中,炒,放冷)1斤,硇砂(研細)2錢。 【功能主冶】痹證。 【用法用量】上鐵屑加硇砂末和勻,分作4分,冷水調勻
-
藿香安胃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安胃散”在《 脾胃論 》卷下 【別 名】藿香安胃湯(《古今醫統》卷二十四)。 【出 處】《脾胃論》卷下 【處 方】藿香 丁香 人參各7.5克 橘紅15克 【功能主冶】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即嘔吐。 【用法用量
2012-07-06 20 -
藿香安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安胃湯”在《傷寒全生集》卷二 【出 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處 方】藿香、半夏、陳皮、白術、甘草、茯苓、乾薑。 【功能主冶】胃寒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薑,水煎服。 嘔吐不止,加薑汁;寒甚,加丁香、附子、
2012-07-06 10 -
藿薷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薷湯”在《準繩?類方》卷一 【出 處】《準繩?類方》卷一 【處 方】藿香正氣散加香薷、扁豆、黃連。 【功能主冶】傷寒頭疼,憎寒壯熱,或感濕氣霍亂吐瀉。常服除山嵐瘴氣,伏暑吐瀉,腳轉筋。 【用法用量】《成方切用》:藿
-
火墜散的功效與作用
【名 稱】火墜散”在《魏氏家藏方》卷二 【出 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處 方】益智(連皮炒,取仁)、茴香(淘去沙,炒)、南木香(生用)各等分。 【功能主冶】疝氣。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下,遇病發時服。以熱到疼處為驗。
2012-07-06 14 -
藿半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半散”在《玉案》卷六 【出 處】《玉案》卷六 【處 方】黃連(薑汁炒)5錢,半夏(薑制)5錢,藿香5錢,白茯苓3錢,砂仁3錢。 【功能主冶】小兒吐酸苦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姜湯調下,不拘時候。 【制 法】上
-
藿菜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菜羹”在《壽親養老新書》卷一 【出 處】《壽親養老新書》卷一 【處 方】藿菜120克(切之)鯽魚150克 【功能主冶】治老人脾胃氣弱,飲食不多,羸瘦乏力。 【用法用量】空腹食之。 【制 法】上煮作羹,下五味、椒、
-
藿陳五苓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陳五苓散”在《窮鄉便方》 【出 處】《窮鄉便方》 【處 方】藿香3分,陳皮1錢,木通1錢,赤茯苓1錢,防風2分,羌活7分,豬苓7分,澤瀉7分,薄桂2分。 【功能主冶】夏間陽氣在外,胃虛邪氣易侵,多作吐泄。 【用法用
2012-07-06 11 -
藿黃浸劑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黃浸劑”在《外傷科學》 【出 處】《外傷科學》 【處 方】藿香1兩,黃精4錢,大黃4錢,皂礬4錢,醋1斤。 【功能主冶】止癢,殺蟲。主手足癬及甲癬。 【用法用量】將藥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盪數次,5-7天后濾去藥
-
藿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連湯”在《 幼幼集成 》卷三 【出 處】《幼幼集成》卷三 【處 方】正雅連2.1克(薑汁炒)紫厚朴(薑汁炒)藿香葉各3克 生薑3片 大棗3枚 【功能主冶】治小兒熱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2012-07-06 11 -
藿苓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苓湯”在《傷寒全生集》卷二 【出 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處 方】藿香、白術、厚樸、陳皮、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蘇葉、甘草、澤瀉、豬苓、官桂。 【功能主冶】傷寒作瀉口渴,小水不利。霍亂內外兩傷,吐瀉交作。
-
藿枇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枇飲”在《準繩?類方》卷五引戴氏方 【別 名】藿脾飲 【出 處】《準繩?類方》卷五引戴氏方 【處 方】藿香葉、枇杷葉(去毛)、桑白皮、陳皮、幹葛、白茯苓、雞距子各等分。 【功能主冶】酒疸。 【用法用量】藿脾飲(《
-
藿朴三仁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朴三仁湯”在孫克勤方 【出 處】孫克勤方 【處 方】藿香8克,厚樸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功能主冶】芳香化濕,發汗解表,理氣健脾,調整胃腸。主濕邪犯表,內阻脾胃。 【用法用量】
2012-07-06 17 -
藿朴胃苓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朴胃苓湯”在《濕溫時疫治療法》引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別 名】藿朴夏苓湯 【出 處】《濕溫時疫治療法》引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處 方】杜藿梗3錢,真川朴1錢,杜蒼術8分,炒廣皮1錢半,炙甘草5分,生曬術1錢半,浙茯苓3錢
2012-07-06 14 -
藿薷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薷散”在《活人方》卷五 【出 處】《活人方》卷五 【處 方】香薷4兩,藿香3兩,陳皮2兩,扁豆2兩(炒),幹葛1兩5錢,厚樸1兩5錢,蘇葉1兩5錢,防風1兩5錢,澤瀉1兩5錢,木瓜1兩5錢,豬苓1兩,青皮1兩,砂仁5錢
2012-07-06 11 -
藿香養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養胃湯”在《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九 【出 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處 方】藿香 白術 白茯苓 神曲(炒)烏藥(去木)縮砂仁 薏苡仁(炒)半夏曲 人參各15克 蓽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功能主冶】治胃
-
藿香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飲”在《 活幼心書 》卷下 【出 處】《活幼心書》卷下 【處 方】人參(去蘆)1兩,半夏(炮裂)1兩,赤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1兩,蒼術(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濾幹,銼片,用火炒至微黃色)2兩,陳皮(去白)7錢
2012-07-05 11 -
火郁越鞠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火郁越鞠丸”在《 醫方考 》卷四 【出 處】《醫方考》卷四 【處 方】山梔(炒黑)、青黛(飛)、香附(童便浸5日)、撫芎、神曲(炒)、蒼術(米泔浸7日)。 【功能主冶】七情拂鬱,吞酸,小便赤,脈來沉數者。 【各家論述
2012-07-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