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蝦蟆圓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蝦蟆圓”在《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出 處】《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蝦蟆、使君子(炒)、皂角(燒),各二兩;青黛二兩半,龍膽草(去草)四兩,雄黃(研.飛)二兩。 【功能主冶】治小兒五疳八痢,腹脹面黃,肌
-
萸連梔石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萸連梔石丸”在《 醫學入門 》卷七 【出 處】《醫學入門》卷七 【處 方】吳萸 黃連 山梔 滑石各15克 荔枝核(燒存性)9克 【功能主冶】治溫熱心痛,引小腹欲作疝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溫開水送下。 【制
-
藿香半夏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半夏丸”在《 聖濟總錄 》卷四十七 【出 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 方】藿香葉8克 半夏150克(生薑汁浸一宿,焙乾)丁香15克 【功能主冶】治胸膈有痰,脾胃積冷,噫醋吞酸,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
-
藿香參橘煎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參橘煎”在《 症因脈治 》卷四 【別 名】參橘煎 【出 處】《症因脈治》卷四 【處 方】人參、橘紅、藿香。 【功能主冶】清理暑濕,分利陰陽。主中暑瀉之症,脈虛細。 【用法用量】上同煎,調服六一散。
2012-07-04 15 -
藿香定嘔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定嘔湯”在《玉案》卷四 【出 處】《玉案》卷四 【處 方】人參1錢,藿香1錢,半夏1錢,枇杷葉5片(蜜炙),蒼術1錢2分,肉桂7分,木香7分,橘紅7分,桔梗7分,甘草3分。 【功能主冶】七情傷感,氣郁於中,變成嘔吐
-
藿香左金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左金丸”在《霍亂論》卷下 【出 處】《霍亂論》卷下 【處 方】霍香5錢,吳茱萸4錢,川連3錢,郁金2錢,枳殼2錢,厚朴2錢,制半夏2錢,砂仁2錢,茯苓2錢,豬苓2錢,車前子2錢,六一散3錢。 【功能主冶】猝然痞痛,
2012-07-03 10 -
藿葉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葉羹”在《 太平聖惠方 》卷九十六 【出 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六 【處 方】藿葉500克(切)蔥白1握(切) 【功能主冶】治氣壅煩熱或渴。 【用法用量】上藥以豉汁煮,調和作羹食之。
-
藿葉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葉散”在《袖珍》卷三 【出 處】《袖珍》卷三 【處 方】人參、黃耆、甘草、藿香、粟殼(醋制)、芍藥、當歸、沒藥、乳香、陳皮、川芎、麻黃各等分。 【功能主冶】癰疽瘡癤。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藿藥散
-
咳喘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咳喘丸”在《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出 處】《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處 方】款冬花1兩,桔梗1兩,蘇梗1兩,川朴8錢,前胡8錢,叭杏2兩,降香末1兩,明礬2兩,海螵蛸1兩5錢(焙黃),輕粉1錢,郁金1兩,宋半夏1兩,陳皮1
-
咳逆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咳逆丸”在《回春》卷三 【出 處】《回春》卷三 【處 方】花椒(微炒出汗,去自)。 【功能主冶】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醋湯送下。 【制 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咳血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咳血丹”在《 脈因證治 》卷上 【出 處】《脈因證治》卷上 【處 方】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石、杏仁、四物湯、薑汁、童便、梔。 【功能主冶】咳血,因身熱痰盛血虛。 【用法用量】蜜調噙化。
-
麻黃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麻黃散”在明方賢著《 奇效良方 》 【出 處】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 方】麻黃(去節.一錢) 白術(一錢) 防風(去蘆.一錢) 川芎(一錢) 甘草(炙.一錢) 漢防己(一錢) 當歸(去蘆.一錢) 人參(去蘆.一錢)
2012-07-03 11 -
勝寒延嗣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勝寒延嗣丹”在《 辨證錄 》卷十 【出 處】《辨證錄》卷十 【處 方】人參180克 白術 黃耆 菟絲子 巴戟天 鹿角膠 淫羊藿各250克 附子1個(用生甘草6克,煮湯250毫升,泡透,切片,微炒熟)茯苓 炒棗仁各120克
-
阿艾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阿艾丸”在《醫統》卷八十四 【出 處】《醫統》卷八十四 【處 方】白薑(鹽、酒或米醋炒)8錢,香附子(童便浸,炒)1兩,玄胡索(炒)8錢,真阿膠(炒成珠)1兩,艾葉1兩(製成炙艾,用糯米糊作餅,瓦上炕幹,勿令焦,研為細末
-
藿香飲子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飲子”在《雞峰》卷十四 【出 處】《雞峰》卷十四 【處 方】藿香、白芍藥、米囊皮、黃耆、甘草、當歸、白茯苓、澤蘭、白頭翁、附子、乾薑、川芎、蒿豉餅子各等分。 【功能主冶】膿血痢及赤白痢久不愈,變成休息痢,裡急後重,
2012-07-02 10 -
藿香玉液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玉液散”在《醫方類聚》卷一○八引《施圓端效方》 【出 處】《醫方類聚》卷一○八引《施圓端效方》 【處 方】丁香1錢,桂府滑石4兩(燒),藿香2錢。 【功能主冶】諸嘔逆吐瀉,或霍亂不安,及傷寒瘧病前後嘔逆吐穢,躁不得
-
藿香正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正氣湯”在《醫門八法》卷二 【出 處】《醫門八法》卷二 【處 方】大腹皮3錢,紫蘇2錢,藿香2錢,甘草1錢,桔梗2錢,陳皮2錢,茯苓2錢,蒼術2錢(炒),川朴2錢(搗),法夏2錢(研),白芷2錢,烏梅肉5個。 【功
-
藿香煮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煮散”在《 聖濟總錄 》卷七十二 【出 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 方】藿香葉1兩,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肉豆蔻(去殼)1兩,訶黎勒皮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草豆蔻(
-
藿香左金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左金湯”在《濕溫時疫治療法》 【出 處】《濕溫時疫治療法》 【處 方】杜藿香3錢,吳茱萸2分,小川連6分,新會皮2錢,姜半夏1錢半,炒枳殼1錢半,炒車前1錢半,赤苓3錢,細木通1錢,建澤瀉2錢,豬苓1錢半,六一散4錢
-
煎煮中藥器材的選擇
煎藥器具的選擇 砂鍋:導熱均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小;但砂鍋孔隙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 銅、鐵質煎器:雖傳熱快但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並與中藥中多種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品質,一般認為銅、鐵質煎器不宜供煎藥時
2012-06-29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