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炎出血是怎麼回事,竟是因為長期這樣做
中耳炎的主要發病人群是小兒,在嬰兒時期洗澡的時候沒有做特殊護理就會導致中耳炎的發生。但是中耳炎出血可能是因為患得了雙側中耳炎。 除患有中耳炎外,其他耳科疾病也可引起耳朵流膿、耳朵出血。例如,外耳道炎患者有時可發生耳道出水,伴有
-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和這個有關係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患有蕁麻疹的人會發現蕁麻疹的發作不分時間和地點。蕁麻疹的症狀是癢,而且越抓越嚴重,引起蕁麻疹的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物理因素、病毒感染等。 精神因素 由於人的精神緊張可能會引起體內的一種叫乙醯膽鹼的物質釋
2017-02-20 47 -
哪些人群不宜進補阿膠
不宜吃阿膠的人群: 1、愛上火的人,比如心火、肝火、肺火,甚至陰虛有火的人,如果只用阿膠,還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呢,火會越來越大。 2、體內濕邪重的人:可表現為口幹口苦口黏、乏力、頭暈或者頭迷糊、肚子脹、大便不好,最重要的是舌苔厚
-
哪些人群不宜吃辣椒
辣椒是不少人的飲食最愛,辣椒那種又香又辣的味道叫人吃了超級爽快,中醫提醒,9大人群不能吃辣椒! 腎病患者 辣椒素是通過腎臟排泄,有損腎實質細胞,嚴重可引起腎功能改變,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 服用中藥者 食用辣椒素會影響中藥療效,
2012-05-23 12 -
牽正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牽正散 【出 處】《楊氏家藏方》 【組 成】白附子、僵蠶各6g,全蠍去毒,並生用,各等分3g。 【方 訣】牽正散是楊家方,全蠍僵蠶白附襄,服用少量熱酒下,口眼斜療效彰。 【功 用】祛風化痰止痙。 【主 治】風中經絡
-
珍珠母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珍珠母丸 【分 類】安神劑 -- 未分類 【組 成】珍珠母、酸棗仁、柏子仁、龍齒各12g,當歸、熟地、人參、茯神、沉香各6g,犀角、辰砂、金銀花、薄荷各1g。 【功 用】滋陰養血,鎮心安神 【主 治】陰血不足,肝陽偏
2012-05-24 12 -
鉤藤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鉤藤飲 【出 處】《醫宗金鑒》卷五十。 【組 成】人參 全蠍(去毒) 羚羊角 天麻 甘草(炙) 釣藤鉤 【主 治】小兒天釣證。痰熱壅盛,驚悸壯熱,眼目上翻,手足瘈疭,爪甲青色,證似驚風,但目多仰視者。 【用 法】水煎
2012-05-24 11 -
建瓴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建瓴湯 【出 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 成】生懷山藥30克 懷牛膝30克 生赭石24克(軋細) 生龍骨18克(搗細) 生牡蠣18克(搗細) 生懷地黃18克 生杭芍12克 柏子仁12克 【主 治】肝陽上亢,頭目眩暈,
2012-05-24 17 -
十灰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十灰散 【出 處】《十藥神書》 【組 成】大薊 小薊 荷葉 側柏葉 茅根 茜根 山梔 大黃 牡丹皮 棕櫚皮 各等分[各9g] 【方 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功 用】涼血
-
咳血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咳血方 【出 處】《丹溪心法》卷二咳血十九 【組 成】青黛水飛[6g] 瓜蔞仁去油[6g] 海浮石粉[6g] 山梔子炒黑[9g] 煨訶子取肉[6g] 【方 訣】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
-
四生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四生丸 【出 處】《婦人大全良方》 【組 成】生荷葉[9g] 生艾葉[9g] 生柏葉[12g] 生地黃[15g] 各等分。 【方 訣】四生丸中三般葉,側柏艾葉荷葉兼,生地合用為丸服,血熱吐衄效可驗。 【功 用】涼血止
2012-05-23 16 -
黃土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土湯 【出 處】《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組 成】甘草、幹地黃、白術、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各9g],灶心黃土半斤[30g]。 【方 訣】黃土湯用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
-
生化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生化湯 【出 處】《傅青主女科·產後偏上卷》 【組 成】全 八錢[各24g] 三錢[9g] 去皮尖,十四枚[各6g] 炮黑,五分[2g] 炙,五分[2g] 【方 訣】生化湯是產後方,歸芎桃草酒炮薑,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
-
複元活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複元活血湯 【出 處】《醫學發明》 【組 成】12 12 10 8 生5 炮山甲10 18(浸) 12(浸) 。 【主 治】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疼痛不已。 【用 法】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一半,酒半,
2012-05-23 18 -
補陽還五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補陽還五湯 【出 處】清代王清任 《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 【組 成】 生,四兩[125g]; 尾 二錢[3g]; 一錢半[5g]; 一錢[3g]; 一錢[3g]; 一錢[3g]; 一錢[3g]。 【方 訣】補陽還五
-
膈下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膈下逐瘀湯 【出 處】《醫林改錯》卷上 【組 成】靈脂6克(炒) 9克 6克 9克(研泥) 丹皮6克 6克 6克 玄胡索3克 9克 4.5克 9克 4.5克 【方 訣】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烏藥玄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
2012-05-23 14 -
通竅活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通竅活血湯 【出 處】《弘醫林改錯》卷上。 【組 成】3克 3克 9克(研泥) 紅棗7個(去核) 9克 老蔥3根(切碎) 鮮薑9克(切碎) 0.15克(絹包) 【功 用】活血化瘀,通竅活絡.用於血瘀所致的斑禿,酒渣鼻,
2012-05-23 16 -
血府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血府逐瘀湯 【組 成】9克、生9克、12克、9克、6克、6克、5克、3克、5克、9克、3克。 【功 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 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的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
2012-05-23 12 -
桃核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桃核承氣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 12g 12g 6g 硝 6g 6g 【方 訣】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並桂枝,瘀熱互結小腹脹,如狂蓄血功最奇。 【功 用】逐瘀瀉熱。 【主 治】下焦蓄血證。 傷寒外證
2012-05-23 10 -
下瘀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下瘀血湯 【出 處】《金醫要略》卷下 【組 成】大黃9克、桃仁20枚、蟅蟲20枚(熬,去足)。 【主 治】產婦瘀阻腹痛,及瘀血阻滯,經水不利,腹中症塊等。 【用 法】上藥三味為末,煉蜜和為4丸。以酒200毫升,煎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