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瘤
【喉瘤】本病多因肝氣鬱結,氣血痰涎凝滯於喉部而起。咽喉部一兩側發生紅色肉瘤,其表面光滑,質地堅硬觸之即痛。重症則表現呼吸困難,吞咽不利。
-
喉痧(爛喉丹痧)
【喉痧(爛喉丹痧)】多發於冬春二季,系由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與肺胃蘊熱相合,以致熱毒上攻咽喉而迅速出現咽痛,紅腫腐爛,熱毒外出於肌表則全身皮膚呈現痧疹;此外還有發熱,惡寒,頭痛等全身症狀。本病又名“疫喉痧”,即猩紅熱。
2017-03-08 44 -
喉岩(喉菌)
【喉岩(喉菌)】本病屬局重症,多因怒鬱傷肝、思慮傷脾、脾腎素虛所引起,加之煙酒過度,是其誘因。咽喉部起有腫塊,形如菌狀,略高而厚,潰爛後流臭液,呼吸易受阻滯。如病在關內,則有聲音嘶啞,患者日漸消瘦,午後潮熱。本病即喉癌一類疾病。
2017-03-08 26 -
喉癰
【喉癰】是發生於喉間及其附近部位的癰腫的總稱。初起常惡寒發熱,有吞咽及語言障礙,患部紅腫熱痛,有時疼痛牽連耳部,頸間腫塊結硬,甚則咽喉阻塞,引起窒息。本病相當於咽部膿腫一類疾病。如發生於頷下天突穴部位者,稱為“頷下癰”。
2017-03-08 10 -
酒齇鼻
【酒齇鼻】齇(音渣),又名“鼻赤”或“鼻齇”,系由於脾胃濕熱上熏於肺,血瘀凝結而引起的病症。主要症狀是鼻頭血管擴張,局部皮膚發紅,病久則呈紫紅色,皮膚變厚,鼻頭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狀如贅瘤。
-
梅核氣
【梅核氣】本症系因情志鬱結,肝氣夾痰所致。其症狀為咽喉不紅不腫,但自覺咽中有如梅核大小的異物阻塞,吐不出,吞不下。本病相當於癔球。
2017-03-08 12 -
乳蛾(喉蛾)
【乳蛾(喉蛾)】本病是以扁桃體為主的咽部病症,又名“蠶蛾”。其病或因風熱外邪相搏,結於咽喉;或因虛火上炎;或因氣血凝滯而起。本病起病急驟,喉核明顯充血,紅腫灼熱,咽部疼痛厲害,扁桃體表面有黃白色膿樣分泌物,形如蠶蛾。即急性扁桃體炎。
2017-03-08 27 -
上顎癰
【上顎癰】喉癰的一種,又名“懸癰”。生於上顎部的癰瘍。其病因多由心,腎與三焦積熱所致。主要症狀為上顎膿腫突起,舌難伸縮,吞咽不適,並可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本病即上顎膿腫。
2017-03-08 27 -
石蛾
【石蛾】即乳蛾之一種,症狀略同乳蛾。多見於小兒,病情發展緩慢,且不易速愈,喉核發硬腫大,故名“石蛾”。本病類似於慢性扁桃體炎。
-
鎖喉癰
【鎖喉癰】本病多因肺胃兩經感受時邪風熱或心經火毒挾風邪而發。如癰瘍生於喉結之外,紅腫脹大,容易累及喉頭。一般的說破潰流膿者易治。
2017-03-08 26 -
懸旗風(懸旗癰)
【懸旗風(懸旗癰)】本病大多由於胃火熾盛,脾胃積熱,上侵喉關或因外傷引起。其主要症狀為口腔內懸壅垂下端尖頭部出現紫色血泡,名“懸旗風”(一作“懸[病其]風”)。如血泡生長在口腔上顎,破潰後出現糜爛疼痛,妨礙飲食,則稱為“飛揚喉”。◎按:[
2017-03-08 52 -
咽後癰
【咽後癰】喉癰之一種,又名“裡喉癰”。即生於咽後壁的膿腫,多因風熱結毒壅盛化膿所致。其症狀為咽後壁膿腫突起,焮紅熱痛,吞咽困難。可伴有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等。
-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即翼狀胬肉。此症系心肺二經風熱壅盛,加之脾胃積熱而誘發。其主要症狀是胬肉由眥角隆起,呈灰白色,漸侵黑睛角膜,以致影響視力。
2017-03-08 10 -
八廓
【八廓】眼科中與五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從部位說,將眼外部按臟腑表裡關係,分為“水廓”,“風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澤廓”,“山廓”。水廓相當於瞳神水輪,風廓相當於黑睛部分的風輪,天廓相當於氣輪,地廓相當於肉輪,火廓
2017-03-08 21 -
白睛溢血(胭脂障)
【白睛溢血(胭脂障)】 本病多因肺經熱邪,迫血妄行;也有因飲酒過度,或外傷引起的。其主要症狀是白睛表面呈現部分充血,色鮮紅,界限分明,重者可有出血現象。約數日後可自行消退,預後艮好。
2017-03-08 11 -
白膜侵睛
【白膜侵睛】主要系肺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病症。其症狀是黑睛邊緣出現灰白的小庖,逐漸向中央進展,嚴重時,灰白色小庖可融合成片,橫越黑睛。患眼極度畏光,刺痛流淚,病狀常反復發作。
-
白翳包睛
【白翳包睛】是“赤膜下垂”(垂簾障)證的進一步惡化。其症狀為血脈貫布,遮滿黑睛(角膜和虹膜部分),不能視物。常伴有頭痛,便秘,目痛等症狀,有時可致失明。
-
冰瑕障
【冰瑕障】凝脂翳(化膿性角膜炎)如經早期及時而恰當的治療,黑睛上的混濁即可吸收,僅留點狀或片狀薄翳,明亮光滑,如冰如瑕。一般不影響視力或僅有視力輕度障礙。
-
赤脈傳睛
【赤脈傳睛】指氣輪白睛上由兩眥開始出現赤脈,逐漸向內擴展。多因嗜食油葷厚味,心火亢盛上擾於眼所致。本症需與“赤絲虯脈”鑒別,後者病變並不從兩眥開始,而是起于白睛任何部位,脈管蟠曲充血。
2017-03-08 10 -
赤膜下垂
【赤膜下垂】又名“垂簾障”,類似沙眼性角膜血管翳。本病多是椒瘡(砂眼)失治或調治失宜,再加心,肺,肝諸經風熱、內火,致瘀血凝滯所致。主要症狀是整排的細小血管自白睛上方向下侵入黑睛,患者常有目癢流淚,羞明畏光。重症可畏至瞳孔,翳膜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