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頸椎病引起的特殊症狀有哪些?

(1)、五官症狀:眼部可有眼瞼無力、瞳孔擴大、眼球脹痛、流淚、視物模糊、飛蚊症(或飛蠅症)、眼前冒金星等交感神經受刺激的表現;亦可出現交感神經麻痹症狀:眼球內陷、眼乾澀、眼瞼下垂、瞳孔縮小、面部充血、無汗。可有咽、喉不適或異物感,發作性

嘎聲,流涎,鼻腔疼痛或異樣感。由於鼻咽部分泌障礙,常表現為慢性鼻炎或咽炎。耳鳴、聽力減退、牙痛亦較多見。有人把上述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五官症狀稱為咽喉型或顏面型。

(2)、頭部症狀:枕部痛、頸枕痛或偏頭痛,可伴有頭沉、頭暈。此型患者稍有感冒、受涼、睡眠不好、疲勞,即誘發頭痛發作,女性則往往於月經期發作。此型與推動脈型不同,頭部症狀與頸椎活動多無關係。嚴重頭痛時,可伴有噁心,但嘔吐者遠較椎動脈型少見。

(3)、周圍血管症狀:包括血管痙攣症狀、血管擴張症狀和心臟症狀。血管痙攣症狀可見肢體發涼、發木,遇冷時有癢感或麻木疼痛,有神經血管性水腫表現。查體可發現局部皮溫降低,但無痛、溫覺減退。血管擴張症狀可見指端發紅、燒灼感、喜冷怕熱、疼痛過敏、項胸背灼熱感等。心臟症狀:心率多表現不正常,有的為心動過速,有的為心動過緩,也有的二者交替出現。心前區疼痛者相當多見,易誤診為冠心病,但心電圖正常,稱"假性心紋痛"或"偽狹心症"。

(4)、出汗障礙:多汗、少汗。此種現象可只限於頭、頸、雙手、雙足或一個肢體,亦可出現在半身。常伴有半身酸痛、脹麻,尤以手脹為著,且多在夜間或晨起時較重,起床活動後緩解,但查體無感覺、運動和肌張力改變,腱反射正常,故易與脊髓型、椎動脈型引起

的半身癱瘓相鑒別。

(5)、血壓異常:有的表現為高血壓,有的為低血壓,還有的表現為血壓不穩,忽高忽低,24小時內自然變化甚大,高時可達高血壓水準,低時又符合低血壓水準。對大腦影響較大,多有睡眠障礙,情緒不穩定,時而精神興奮,時而抑鬱不振。

(6)、括約肌症狀:急性發作時表現為尿頻、尿急、排尿不盡。發作過後,此症狀可消失,與脊髓型頸椎病造成的持久排尿障礙不同。

(7)、對氣候適應能力差:對氣候變化不能適應,怕冷或怕熱,尤其在秋末冬初、春末夏初,即季節交替時,感到周身不適。

(8)、其他症狀:陣發性眼跳動、共濟失調、胃腸功能紊亂(腹瀉或便秘)、閉經、第二性征異常等。

上述8種症狀為交感型頸椎病的症狀,但並非每個交感型頸椎病患者都有,一般可有5〜6項。此型患者突發性症狀較多,且有些相互矛盾。如有的病人出現霍納綜合征,伴心動過緩、腹瀉;而有的病人出現霍納綜合征,卻伴心動過速、便秘等症狀。

(9)、咽炎:頸椎病引起的慢性咽炎臨床表現為常感咽部不適,咽部分泌物增多、稠厚,重者發生刺激性咳嗽,咽部疼痛,有異物感。咽部檢查可見充血,咽後壁可見舒張血管圍繞增生的淋巴顆粒,縱橫成網狀,齶弓及扁桃體也有充血現象。同時伴有頸椎病症狀,如頸部不適、疼痛、活動受限、頭痛頭暈、耳鳴、視物模糊、肢體麻木、乏力等。在做出頸椎病引起的慢性咽炎診斷時,還應排除其他鼻咽部及全身性疾病。對無誘因性慢性咽炎,可檢查頸部。若患有頸椎病,可做診斷性治療,若在頸椎病症狀緩解或消失後,慢性咽炎也隨之緩解消失,即可診斷為頸椎病引起的慢性咽炎。

(10)、頭痛:頭痛與眩暈可同時存在,但有主次之分,或以頭痛為主伴有眩暈,或以眩暈為主伴有頭痛,有的患者呈交替性發作。頭痛的出現率較高,為60%~80%。早期多以頭痛為主,後期則以眩暈為主。頭痛多為單側性,並有定位意義,即多發生在病變側。一般局限在枕部或頂枕部,亦可向同側顳部、面深部、耳部、牙部放射。頭痛的性質多為跳痛、脹痛,這是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側支迴圈血管擴張所致。頭痛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易誤診為偏頭痛或枕神經痛。

(11)、自主神經與內臟功能紊亂:椎動脈型頸椎病,常伴有噁心、嘔吐、上肢不適、多汗或無汗、流涎、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及其他心律失常,有的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項背胸燒灼感、蟻行感、胸悶、呼吸節律不勻。在急性發作期,上述症狀明顯。有的合併霍納綜合征,有人認為這是延髓內網狀結構受累所致。

(12)、視覺障礙:甚為常見,輕者表現為視霧、一過性黑矇、暫時性視野缺損、複視、眼前閃彩或一過性幻視,嚴重者可突然失明或弱視,持續時間很短,一般於數十秒或數分鐘內自行恢復。

(13)、感覺障礙包括以下兩種。淺感覺障礙:面部麻木、針刺感, 口周或舌部麻木。四肢麻木或半身麻木較為常見,並往往伴有半側肢體酸痛,故有時類似關節炎或肌纖維炎發作。深感覺障礙:位置覺及震顫多有障礙,可能與合併脊髓受累有關。

(14)、傾倒發作和意識障礙:傾倒發作又稱猝倒發作。此是推動脈急性缺血的特殊症狀,發病前往往無任何徵兆,患者常在走路或站立時,因頭頸轉動下肢肌張力突然消失而跌倒。由於其主要表現是下肢肌張力喪失,故一般是坐倒,而不是向前傾倒。病人意識清楚,視力、聽力、講話都正常,多能立即起來,繼續原來的活動,系延髓椎體損害所致。有的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可發生暈厥乃至昏迷,亦多發生在回頭轉頸時,一般於5~15秒即可清醒,少數可達2~3小時。在發作前或發作後可伴有劇烈的眩暈、頭痛、噁心、嘔吐、耳鳴、眼前閃光等。發作時往往有心率及血壓異常,有的表現為心動過緩、血壓下降,有的則表現為心動過速、血壓升高,以舒張壓上升為明顯。患者症狀發作後2~3天方可恢復。

(15)、精神症狀:椎動脈型頸椎病可有精神抑鬱、寡言,嚴重者可出現緘默症,大腦迷亂或異常興奮,欣快或難以抑制的強笑、話多, 但往往缺乏邏輯性,故常有語言錯誤、顛三倒四。突出的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近事遺忘尤為顯著。有的伴隨出現暫時性失神發作(或稱發作性朦朧),其表現與癲癇小發作頗為相似,形式多種多樣,發作時間極短,常為1~2秒。有精神症狀者,多伴有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故常被診斷為神經衰弱。

(9) ~ (15)是各種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綜合症狀,並非每個患者都具有,有的僅表現為1~2種,有的則表現複雜些。如果反復發作, 每次發作的內容也並非完全一致,無意識障礙的猝倒發作亦可能轉為有意識障礙的暈厥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