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飯後也要防止低血糖
38歲的孫女士,已經患2型糖尿病有兩年了,因為控制得比較好,所以病情一直比較穩定。但近半年來,她經常感覺飯後心慌、乏力、饑餓、出冷汗,尤其在上午10:00 ~ 10:30這一段時間更為嚴重。
孫女士懷疑這是低血糖導致的,可是令她不解的是每次發作都是在飯後,她知道糖尿病都是飯後血糖會升高,自己怎麼會血糖變低呢?近一個月來,這種"怪病"發作越來越頻繁,後來發展到一定要喝點牛奶或吃點零食才能應付過去,萬般無奈之下,孫女士找醫生求助。
其實,糖尿病患者也有在飯後出現低血糖的情形,這根源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的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高峰延遲。孫女士的胰島素分泌高峰在飯後約2小時,而非正常人的30 ~ 60分鐘。當飯後的血糖逐步達到高峰時,胰島素的水準卻未達到高峰,表現為高血糖;而當血糖逐漸下降時,胰島素的高峰來臨了,其峰值高於正常人水準,此時體內的葡萄糖已大部分消耗,胰島素相對過多,故而產生了 "反應性低血糖"。
"反應性低血糖"的患者多見於20 ~ 40歲的女性,出現心慌、出汗、乏力、饑餓、臉部蒼白等症狀,而且這種症狀多出現於餐後2 ~ 4個小時,一般會持續30 ~ 60分鐘, 吃一些食物即可迅速緩解,尤以進食高糖或碳水化合物食物後易誘發,不進食反而減少發作。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這種低血糖症狀,可以採取飲食調理和針對神經功能失調進行治療並行的方法。例如,孫女士的早餐應在保證足夠熱量的前提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比例。比如,她可以少吃一些經過精製加工的白麵包、糕點餅乾等,可以多吃一些燕麥片、小米粥、雞蛋等。
另外,在犯病的時候,切忌服用糖塊、糕點等其他高糖食品,這些食物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症狀,但也可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從而加重病情。最好選擇吃一些餅乾、饅頭片之類的食物。如果還伴有焦慮、激動、睡眠差等症狀,還需配合一些藥物治療,如穀維素、維生素類等。
在這裡還要提醒你的是,如果在平時生活中,偶爾出現餐後低血糖的症狀,不要緊張, 注意一下就好,但是如果頻繁出現這種不適症狀,特別是有饑餓感,吃點東西就沒事了, 你就要高度警惕了,可能患上了 "餐後低血糖反應"為首要表現的早期糖尿病,最好儘快到附近醫院就診檢測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