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 三種天麻吃法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

1、治偏正頭痛,首風攻注,眼目腫疼昏暗,頭目旋運,起坐不能:

天麻75克,附子(炮製,去皮、臍)50克,半夏(湯洗七遍,去滑)50克,荊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搗羅為末,入乳香勻和,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漸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聖濟總錄》天麻丸)。

2、消風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治心忪煩悶,頭暈欲倒,項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節煩痛,皮膚瘙癢,偏正頭痛,鼻齆,面目虛浮:

天麻25克,芎藭100克。為末,煉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後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濟方》天麻丸)。

3、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艱難,腰膝沉重:

天麻100克,地榆50克,沒藥1.5克(研),玄參、烏頭(炮製,去皮,臍)各50克,麝香0.5克(研)。上六味,除麝香、沒藥細研外,同搗羅為末,與研藥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晚食前服。(《聖濟總錄》天麻丸)。

4、婦人風痹,手足不遂:

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100克。上藥細銼,以生絹袋盛,用好酒一鬥五升,浸經七日,每服溫飲下一小盞。(《十便良方》天麻酒)。

5、治風濕腳氣,筋骨疼痛,皮膚不仁:

天麻(生用)250克,麻黃(去根、節)500克,草烏頭(炮,去皮)、藿香葉、半夏(炮黃色)、白麵(炒)各250克。上六味,搗羅為細末,滴水丸如雞頭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時。(《聖濟總錄》天麻丸)。

6、治小兒風痰搐搦,急慢驚風,風癇:

天麻曲兩(酒洗,炒),膽星150克,僵蠶100克(俱炒),天竺黃50克,明雄黃25克。俱研細,總和勻,半夏曲100克,為末,打糊丸如彈子大。用薄荷、生薑泡濃湯,調化一丸,或二、三丸。(《本草匯言》)。

8、治小兒諸驚:

天麻半兩,全蠍(去毒,炒)50克,天南星(炮,去皮)25克,白僵蠶(炒,去絲)10克。共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天麻子大。一歲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荊芥湯下,此藥性溫,可以常服。(《魏氏家藏方》天麻丸)。

9、天麻川芎丸

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用法: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次服9克,食後細嚼,茶酒任下。

主治:偏正頭痛,眩暈欲倒。(摘自《元.禦藥院方》)。

10、川芎天麻茶

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葉適量。

用法: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主治:具有熄風止痛功效。主治偏正頭痛及首風眩暈。(摘自《本草綱目》)。

11、天麻川芎茶

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用法:用白酒一碗,將上四味藥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併煎汁,睡前以茶飲之。

主治:滿頭作痛。(摘自《元.禦藥醫方》)。

12、天麻洗藥方

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風4.5克,葛根4.5克,金銀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用法:水煎,洗之。

主治:前額頭痛。(摘自《清.光緒皇帝醫方》)。

13、天麻祛風清上洗藥方

成份:天麻3克,防風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葉6克,甘菊4.5克。

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主治:偏正頭痛,頭目昏重等。(摘自《清.光緒皇帝醫方》)。

14、天麻杜仲酒

成份:天麻、杜仲、木瓜各50克。

用法:以白酒500克浸漬。

主治:以天麻祛風止痛,杜仲強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濕、舒筋活絡。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筋脈拘攣。

15、金棗化痰丸

成分:天麻7錢,膽南星、半夏(制)2錢,白附子1錢,全蠍1錢,輕粉1錢,朱砂2錢半,雄黃1錢,麝香3分,珍珠5分,枳實1錢半,硼砂1錢,金箔20片(為衣),槐角7錢,金棗33個。

功效:小兒急驚,痰壅。

用法與用量:濃煎薄荷湯化下。

16、天麻人參煎

組成:天麻1分,人參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天竺黃(研)1錢,甘草(生用)1錢,鉛白霜(研)1錢,龍腦(研)半錢,丹砂(研)1錢。

主治:小兒上焦風熱,熱渴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大豆許,用金箔、薄荷湯化下。製備方法上藥先將4味為細末,再入研了4味和勻,煉蜜煎為膏。

天麻的副作用

由於天麻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等效果顯著,故常被人當成“補藥”服用。一見眩暈,不分體質虛實,氣血盛衰,就妄用天麻,其結果就可能出現以上患者一樣的不良反應。

服用天麻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有

頭暈、噁心、胸悶、皮膚丘疹伴瘙癢等,個別會出現面部或全身浮腫,甚至脫髮現象。不僅單用天麻會發生這類反應,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湯劑如半夏白術天麻湯等、中成藥如天麻丸、天麻蜜環菌糖衣片後,同樣會出現對天麻過敏的症狀。

對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認識。如《本草綱目》雲:“久服天麻,遍身發出紅丹。”《本經逢原》也雲:“天麻性雖不燥,畢竟風劑,若血虛無風,火炎頭痛、口幹便閉者,不可妄用。”

清代名醫吳儀洛更是直言

“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風者忌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劑量是40g以上,中毒潛伏期是1~6小時。

使用天麻時的注意事項

1、凡病人見津液衰少,血虛、陰虛等,均慎用天麻。

2、重視配伍應用。《本草衍義》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的記述。古今醫家很少單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據不同病證組方用藥。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鉤藤飲、天麻丸等。臨床證明,單獨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確定。

3、即使針對肝陽上亢、痰阻經絡等實證時,使用天麻也要詳審病情,把握病機,隨證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為天麻甙,遇熱極易揮發。天麻與他藥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潤透,待軟化後切成薄片,晾乾或曬乾研末,用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單味天麻或天麻製劑時,如出現頭暈、胸悶氣促、噁心嘔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膚瘙癢等時,應立即停藥,症狀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天麻的吃法

1、天麻竹瀝粥的功效

原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瀝30克,白糖適量。

烹製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煮粥,調入竹瀝、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內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風,清熱化痰。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症(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僕、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一如常人)。

2、天麻燒牛尾

原料:包括天麻10克,牛尾2條,母雞、肘子、干貝調料等適量。

製作方法:將母雞、肘子下鍋煮湯。天麻洗淨,放入罐內加清水上展蒸透後切片。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政入鍋內加清水、蔥、薑、白酒煮開,去其異味。鍋內放入煮好的母雞、肘子及湯,再放入牛尾、于貝,調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時左右,待熟後將牛尾撈出,去骨留肉,整齊地碼入盤中,再將幹麻片鑲上,把原汁內的母雞、肘子等料挑出,用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