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宮寒的穴位有哪些?
很多人認為年輕就是資本,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不用太在意,其實不然。長期的亞健康會導致嚴重的疾病。現代的女性又除了不懂養生基本知識外,更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成本在解決身體問題上。
有一種養生方法對寒性體質非常有效,那就是艾灸。艾是純陽植物,艾灸時溫熱並為身體補充陽氣將寒氣排出體外。艾灸特別適合現代人養生調理亞健康。
中醫治療宮寒的原則多是溫補腎陽來暖宮,中醫專家介紹說其中艾灸就是一種常見的緩解方法,而且功效還不錯,下面的四個穴位是艾灸治療的特效穴位,但是一定要在醫師的操作下進行哦!
艾灸治療宮寒有幾個非常有效的穴位:
第一個是關元穴:
在肚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第二個部位在肚臍:
又叫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闋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第三個部位在背部命門穴:
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同時還要加上兩側距離背部中線3釐米的腎俞穴。艾灸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治療女性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
自己按揉命門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操作者可取俯臥位,將兩手握拳,背在腰後,用拇指突出的關節按住腰眼穴,並稍稍用力進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現酸脹感效果更住)。然後,將兩手的掌心緊按在腰部兩側,沿著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動腰部,直到腰部皮膚發熱為止。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堅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氣固腎作用。
第四個是氣海穴:
該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灸此穴對月經不調、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
操作者可取仰臥位,將雙手的手掌疊在一起(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放在小腹上,然後沿著順時針方向在腹部進行環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 ,以小腹有溫熱感為度。此方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個30-40分鐘,一般不要超過一小時,時間太長容易感到口幹、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時間長,局部皮膚也會出皰,中醫認為這是產生療效的標誌,但要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水皰破虧後引發感染。
另外泡腳也可以改善宮寒的症狀
將艾葉或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入盆內煮開,堅持每天泡腳,能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長久以往,對女性的養生意義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煩惱外,還可以慢慢的解決手腳冰涼的問題,對將來的結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體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編輯推薦:
艾灸養生 正確艾灸的五大原則
原來艾灸這麼神奇?厲害!
調理脾胃需要艾灸哪些穴位 採取四法讓你脾胃重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