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經鬱火型經行吐衄
症狀:經前或經期吐血、衄血,量多,色鮮紅;煩躁易怒,胸脅脹痛,口苦咽幹,頭昏目脹,尿黃便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治法:清肝瀉火,引血下行。 中成藥:加味逍遙口服液。 方藥:清肝引經湯(《中醫婦科學》第四版教材)。當歸、白芍、地黃、
2017-03-05 20 -
甘草法
【別名】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湯【處方】甘草如中指節(炙,碎)。【功能主治】吐去胸中惡汁,智慧無病。主【用法用量】甘草湯(《千金》卷五)。【摘錄】《幼幼新書》卷四引《肘後方》
2017-03-05 7 -
胃熱熾盛型經行吐衄
症狀:經前或經期吐血、齒衄,量多,色紫紅;胸中煩熱,唇紅口渴思飲,牙齦腫痛,口氣穢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燥,脈洪大或滑數。 治則治法:涼血清胃,引血下行。 中成藥: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 方藥: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017-03-05 14 -
葛根一物飲
【別名】葛根的功效與作用湯、葛根飲、葛根汁、葛根飲子、葛根汁飲【處方】葛根汁2升。【功能主治】妊娠熱病煩悶,小兒傷寒衄血,金瘡中風。【用法用量】葛根湯(《聖濟總錄》卷一三九)、葛根飲(《聖濟總錄》卷一四○)、葛根汁(《衛生總微》卷七)、葛
2017-03-05 25 -
經行吐衄辨證論治
【概述】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發生週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稱為“經行吐衄”,又稱“倒經”,以青春期少女多見,亦可見于育齡期婦女。本病中醫治療預後較好。 本病屬中醫經行諸證範疇,相當於西醫的“代償性月經”。 【辯證分型】 1、肝經鬱火:經前或經
2017-03-05 9 -
葛根郁金湯
【處方】葛根的功效與作用(銼)1分,郁金(銼)1分,石膏(碎)1分,荊芥穗1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1錢。【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熱氣薰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2017-03-05 7 -
經行吐衄
【概述】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發生週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稱為“經行吐衄”,又稱“倒經”,以青春期少女多見,亦可見于育齡期婦女。本病中醫治療預後較好。 本病屬中醫經行諸證範疇,相當於西醫的“代償性月經”。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機理多為血熱而
2017-03-05 7 -
經行風疹塊病證簡介
每值臨經時或行經期間,周身皮膚突起紅疹,或起風團,瘙癢異常,經淨漸退者,稱“經行風疹塊”。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風邪為患,有因血虛生風,有因風邪於行經之際乘虛而入。 1、血虛:因素體血虛,或因多產、久病失養,營陰暗損,經行時陰血益感不足,
2017-03-05 7 -
黑丸子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黑丸子【別名】和血定痛丸(《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處方】白蘞500克(焙)白及120克(焙)南星180克(焙)芍藥300克(焙)土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20克(焙)骨碎補240克(焙)川烏90克(焙)牛膝180克(
2017-03-05 10 -
經行口糜病證簡介
每值臨經或經行時,口舌糜爛,每月如期反復發作者,稱“經行日糜”。 病因病機 其病發於口舌,總因於熱。有陰虛火旺,熱乘於心者;有胃熱薰蒸而致者。 1、陰虛火旺素體陰虛,或欲念志火內動,或熱病後耗津傷陰,值經行則營陰愈虛,虛火內熾,熱乘於心
2017-03-05 22 -
黃雌雞肉粥
【處方】黃雌雞1只(去毛羽腸髒),粳米的功效與作用1升,黃耆1兩(銼),熟幹地黃1兩半。【功能主治】補益五臟。主膀胱虛冷,小便數不禁。【用法用量】上同煮,令極熟,去藥,及擘去雞骨,取汁並肉,和米煮作粥,入醬,一如食法調和,空腹食之;作羹及
2017-03-05 13 -
經行身痛病證簡述
每遇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以身體疼痛為主證者,稱“經行身痛”。 診斷要點 本病特點是伴隨月經週期而發,或遇經行則身痛加重,經淨疼痛漸減。不同於內科痹證,痹證則不隨月經週期而發。 辨證施治 治療以調氣血,和營衛為主。氣血虛弱者,養營和血
2017-03-05 13 -
葫蘆糯米酒散
【別名】葫蘆糯米酒飲【處方】陳葫蘆1個(要3-4年者佳),糯米1鬥。【制法】上作酒待熟,用葫蘆瓢於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5-6次,將瓢燒灰存性,為細末。【功能主治】中滿臌脹。【用法用量】葫蘆糯米酒飲(《壽世新編》卷下)。【摘錄】《醫學
2017-03-05 10 -
外感風寒型經行身痛
治療方法:麻黃四物湯、桂枝四物湯。 證候表現:經來身痛有表發。(注)經來時身體痛疼,若有表證者。 治則治法:經來身痛有表發。酌用前麻黃四物、桂枝四物等湯以發之。 處方:麻黃四物。 處方:桂枝四物。 出處:《婦科心法要訣》·卷四十四(卷)
2017-03-05 9 -
和解養胃湯
【處方】玄參1兩,甘菊花的功效與作用3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錢,麥冬3錢,天花粉3錢,蘇子1錢。【功能主治】和胃解熱。主傷風,邪入于陽明,口苦咽幹,腹滿微喘,發熱惡寒。【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口苦、咽幹之症除,2劑喘熱、腹滿、惡寒之病去,
2017-03-05 4 -
黑牛黃丸
【處方】羚羊角1錢,牛黃1錢,天竺黃1錢8分,朱砂2錢,膽星2錢,珍珠7分,雄黃1錢8分,麝香的功效與作用7分,京墨(煆存性)1錢,犀角7分,冰片2分,琥珀1錢,金箔50張。【制法】上為末,用鉤藤、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3兩煎成膏,為丸,帶潤
2017-03-05 8 -
化瘀解毒湯
王連舫方:化瘀解毒湯【處方】京赤芍的功效與作用12克,敗醬草50克,丹皮12克,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50克,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50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當歸的功效與作用20克,桃仁的功效與作用0克,地丁30克,大黃10克(後下)。【功
2017-03-05 6 -
血瘀型經行身痛
證候表現:經行時腰膝、肢體、關節疼痛,得熱痛減,遇寒疼甚,月經推遲,經量少,色黯,或有血塊;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緊。 病因病機:經行以氣血通暢為順,寒邪凝滯經絡,則氣血運行不暢,故腰膝、肢體、關節疼痛,血得熱則行,故得熱痛減,
2017-03-05 7 -
血虛型經行身痛
治療方法:當歸補血東加白芍、雞血藤、丹參、玉竹。 證候表現:經行時肢體疼痛麻木,肢軟乏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面色無華;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 病因病機:血虛不能濡養筋脈,經行時氣血益感不足,四肢百骸失于榮養,則肢體疼痛麻木,血虛沖任
2017-03-05 12 -
紅花膏
【處方】水紅花的功效與作用科1捆(熬膏1碗),麝香的功效與作用3錢,阿魏3錢,血竭3錢,沒藥5錢,赤芍的功效與作用1兩,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兩。【制法】上為細末,入膏內攪勻,以青布攤。【功能主治】癖疾。【用法用量】貼患處。【摘錄】《古今醫鑒
2017-03-0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