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 出現以身體疼痛為主證者, 稱“經行身痛”。
診斷要點
本病特點是伴隨月經週期而發, 或遇經行則身痛加重, 經淨疼痛漸減。 不同於內科痹證, 痹證則不隨月經週期而發。
辨證施治
治療以調氣血, 和營衛為主。 氣血虛弱者, 養營和血;因於寒濕者, 則溫陽散寒除濕。
1、血虛
主要證候:經行時肢體疼痛麻木, 肢軟乏力, 月經量少, 色淡質薄。 舌淡紅, 苔白, 脈細弱。
證候分析:血虛不能濡養筋脈, 經行時氣血益感不足, 則肢體疼痛麻木。 血虛氣弱, 則肢軟乏力, 經行量少, 色淡。 舌淡, 苔白, 脈細弱, 為氣血虛弱之象。
治法:養血益氣, 柔筋止痛。
方藥:當歸補血湯(《蘭室秘藏》)加白芍、雞血藤、山茱萸。 方中以黃芪、當歸益氣養血, 白芍、雞血藤、山茱萸養血柔筋。 共奏養血益氣, 緩急止痛之功。
2、血瘀
主要證候:經行時腰膝關節疼痛, 得熱痛減, 遇寒疼甚, 經行量少色黯, 或有血塊。 苔薄白, 脈沉緊。
證候分析:經行以氣血通暢為順, 寒邪凝滯經絡, 則氣血運行不暢, 故腰膝關節疼痛。 血得熱則行, 遇寒則凝滯而痛甚, 故得熱痛減。 血為寒凝則經行量少, 色黯有塊。 苔薄白。 脈沉緊、乃寒凝血瘀之象。
治法:養血祛風, 散寒除痛。
方藥:趁痛散(《校注婦人良方》)如雞血藤、桑寄生。 方中用黃芪、當歸以益氣養血;白術、炙草健脾益氣, 寓氣生血長之義;桂心、薤白、獨活溫陽散寒止痛;牛膝、桑寄生補肝腎;雞血藤活血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