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楓荷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屬祛風濕藥下屬中的祛風濕散寒藥,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手足酸麻無力,跌打損傷。 臨床應用 用量30~60克,煎服或浸酒。用治風寒濕痹、風濕痿軟、腰肌勞損、手足麻痹、產後風癱、關節屈伸不利、跌打損傷腫痛。
2017-03-10 11 -
桉葉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疏風解熱、祛濕解毒。屬辛涼解表藥,葉水煎劑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抑菌作用,其抗菌作用與所含的沒食子酸等有關。藍桉醛對致癌性啟動基因Eb病毒活化具有較強抑制活性。藍桉中所分得的E
2017-03-10 65 -
鶴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有驅蟲功能。屬驅蟲藥。 臨床應用 用量6~15克。治療蛔蟲病、絛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 主要成分 果實含白楊素、芹菜素、木樨草素、山柰酚、槲皮素等黃酮類化合物,還含揮發油。油中含成分50種左右,主要為8一杜松烯和菖蒲烯,兩
2017-03-10 7 -
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內服煎湯或搗汁,治療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溫流注、陰疽腫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肺虛咳嗽及陰虛火旺者忌服。治感
2017-03-10 14 -
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燥濕、祛風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內服煎湯,治療濕熱瘡毒、黃水瘡、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痹、黃疸尿赤等症。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粉敷。治產後中風:白鮮皮90克,水3升,煎取
2017-03-10 22 -
日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尿消腫。現代藥理試驗結果表明,萱草根具有抗血吸蟲病和抗結核病的作用。萱草有一定毒性,主要集中在根部,易於在體內積蓄,因此,注意不要長期服用。如有中毒反應可用黃連、黃檗解除部分毒性。 臨床應用 用量3~6克,水煎服。內
2017-03-10 9 -
博落回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消腫解毒,殺蟲止癢。屬殺蟲止癢藥。 【臨床應用】本品有毒,不作內服。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熏洗。用於疔毒膿腫、慢性潰瘍、燙傷、蜂蟲叮咬、頑癬。 【主要成分】博落回含多種生物鹼,如血根堿(Sanguinarine)、白屈菜
2017-03-10 3 -
沙糖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寒通絡;養血;截瘧。主瘧疾;外感風寒;婦女月經不調;產後乳汁不通;乾咳;漆瘡;骨折傷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6 -
煙夢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痢疾;泄瀉;咽喉腫痛;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揭爛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8 -
小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內痔出血;黃水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6 -
雞腳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痛;定驚。主風寒濕痹;胃痛;癲癇;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g,研末,0.3-0.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泡酒搽。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13 -
冬瓜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尿、消腫。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冬瓜皮具有利尿作用,使排尿速度增加,且具有降血糖作用。 臨床應用 用量10~30克,煎服;或外用。用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暑熱口渴、小便短赤。冬瓜皮燒研,酒服1錢,治損傷腰痛
2017-03-10 9 -
川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浸膏對動物在體和離體心臟均有明顯正性肌力作用;對潰瘍有排膿、止血、鎮痛、促進組織再生作用。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酒續斷多用治風濕痹痛、
2017-03-10 17 -
水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燥濕、化痰、止咳、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中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 用量6~9克,煎服;外用搗敷。用治咳嗽痰多、支氣管炎。外用鮮品治癰瘡癤腫、無名腫毒、毒蟲咬傷。 主要成分 紫外光譜鑒別,在(267±2)納米波長處有最大
2017-03-10 7 -
鰻鱺魚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殺蟲;斂瘡。主疳痢;腸風;崩帶;惡瘡;痔漏。 【用法用量】內服:炙,研末,適量。外用:適量,燒灰研末外敷;或燒煙熏。 【各家論述】《綱目》:治疳痢,腸風,崩帶。燒灰敷惡瘡,燒熏痔瘺,殺諸蟲。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8 -
大風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燥濕、攻毒殺蟲。屬殺蟲止癢藥,臨床主要用治瘤型麻風病。大風子油及其衍生物有刺激性,有一定毒副作用。主要有抑菌作用,尤以大風子油的脂肪酸鈉鹽抑菌作用較強。 臨床應用 用量0.3~1克,煎服,多人丸散,生用刺激性大;炒炭存性
2017-03-10 10 -
母豬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解毒消腫。主腎炎水腫;肝熱目赤;癰腫瘡毒;跌打;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鮮品倍量。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8 -
矩圓線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利濕解毒。主肺熱咳血;尿血;小便淋濁;癰瘡腫毒;毒蛇咬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12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13 -
杉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活血;解毒。主半身不遂初起;風疹;咳嗽;牙痛;天皰瘡;膿皰瘡;鵝掌風;跌打損傷;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煎水含漱,或搗汁搽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9 -
密花美登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腰痛;並有抗腫瘤作用;近代試用於治療癌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