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枳椇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 ①《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②《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③《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
2017-03-10 44 -
毛草龍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 用量30~60克,內服煎湯;外用鮮草適量,搗爛敷。用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痢疾、白帶、痔瘡、無名腫毒。 主要成分 全草含黃酮、酚類、糖類、氨基酸。種子含脂肪酸、亞
2017-03-10 31 -
回回蒜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消炎退腫、平喘、截瘧。 臨床應用 外用治肝炎(外敷)、哮喘(外敷)、瘧疾、角膜雲翳。煎湯內服,用量5~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有關穴位及體表部位發泡。 主要成分 含原白頭翁素及其聚合物白頭翁素。在新鮮植物中,這些成分可能
2017-03-10 8 -
西紅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鬱安神。屬活血化瘀藥分類下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用治經閉、產後瘀阻、溫毒發斑、憂鬱痞悶、驚悸發狂等。 主要成分 主要含胡蘿蔔素和苦味素,系其藥理活性物質。還含揮發油成分。胡蘿蔔色素為西
2017-03-10 12 -
白前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降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止咳平喘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用治肺氣壅、咳嗽、多痰等。 主要成分 含三萜皂苷,已分離得芫花葉白前苷元A、芫花葉白前苷元B和芫花葉白前苷元C-單黃夾竹桃糖苷,另得芫花葉白前苷
2017-03-10 6 -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清斑。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煎服10~15克。用治溫病、血熱發斑、壯熱不退以及血熱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 主要成分 含黃酮苷一山大青苷,對大鼠有利尿作用,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及右旋糖酐性“關節
2017-03-10 7 -
崗稔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舒肝通絡、止痛。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煎服。用治肝氣鬱滯的胸脅疼痛、風濕骨痛、腰肌勞損。 主要成分 根含酚類、鞣質。根皮含鞣質。葉含蛇麻脂醇、羽扇豆醇、β-香樹脂醇、白樺脂醇。莖含蛇麻脂醇、α-香樹脂醇、白
2017-03-10 17 -
使君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理氣健脾;殺蟲解毒。主脘腹脹滿;小兒疳積;蟲積;瘡癤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搗汁塗;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積,殺蟲,消五疳,開胃。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21 -
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降氣、消痰、行水、止嘔。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煎湯內服,治療風寒咳嗽、痰飲蓄結、胸膈痞滿、喘咳痰多、嘔吐噫氣、以下痞硬。包煎。 主要成分 含乙酸蒲公英甾醇酯,它對免疫誘導損傷和肝毒性化
2017-03-10 10 -
地膚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利濕熱、止癢。屬利水滲濕藥下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 用於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小便不利。煎湯內服,幹品用量9~15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主要成分 地膚子1:3水浸劑試管內對許蘭氏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銹
2017-03-10 8 -
吉龍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消食。主傷風感冒;高熱;抽搐;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鮮品搗汁。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解表的功能。用於感冒,頭痛,發熱,消化不良。民間用幼嫩莖葉作佐料,清香可口。
2017-03-10 11 -
天仙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解痙、止痛、安神、定喘。屬安神藥下分類的養心安神藥。 臨床應用 用量0,06~0.6克,內服,入丸散,治療胃痙攣疼痛、喘咳、癲狂。心臟病、心動過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婦忌服。外用煎水洗、研末調敷或燒煙熏。 主要成分 含莨菪堿0.
2017-03-10 11 -
烏蘞莓五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接骨。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皮:主治風濕、骨折。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9 -
天仙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行氣活血、利水消腫。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治療脘腹刺痛、關節痹痛、妊娠水腫。本品30克,乳香、沒藥、醋元胡、吳萸、乾薑各6克,小茴香15克;共研細末,每服9克,酒服。 主要成分 含木蘭堿、輪環藤酚堿、馬兜鈴
2017-03-10 8 -
水紅花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消瘀破積、健脾利濕、全身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破血消症藥。 臨床應用 治療脅腹征積、水臌、胃疼、食少腹脹、火眼、瘡腫、瘰鬁。煎湯內服,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熬膏敷患處。凡血分無淤滯者及胃虛寒者忌用。 現代研究 含澱
2017-03-10 7 -
槐角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屬止血藥下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臨床應用 用於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目赤。用量6~9克。 主要成分 升血糖: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後1小時血糖升高,同時出現尿糖,但此反應僅為一時性,注射後1日即恢復;
2017-03-10 11 -
降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行氣活血、止痛、止血。屬理氣藥,臨床用複方丹參注射液及冠心Ⅱ號方治療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有良好效果。揮發油灌胃能提高兔血小板cAMP水準,對兔血漿纖溶酶活性具顯著促進作用,對實驗性血栓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醇提物灌胃顯示良好的中
2017-03-10 5 -
孜然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氣調中。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寒疝附痛;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5 -
黃蜀葵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利水散瘀,消腫解毒,通乳。屬利水滲濕藥下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鮮品30~90克,水煎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用治小便淋痛、乳汁不通、水腫、癰疽、疔毒、瘰鬁、惡瘡、腮腺炎、中耳炎、闌尾炎等。 主要成分
2017-03-10 6 -
楤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利小便、散瘀血、消腫毒。屬祛風濕藥下屬中的祛風濕強筋骨藥,體外抑菌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對醋酸及角叉菜所致的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2017-03-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