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底多間隙感染
【概述】 口底多間隙感染又稱口底蜂窩組織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曾被認為是頜面部最嚴重而治療最困難的炎症之一。隨著診治水準及有效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近年來本病已極其罕見。 【治
2017-03-10 21 -
涎腺的未分化癌
【概述】 涎腺的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是一種分化程度極低或未分化的涎腺癌,組織學會類以致不能將其歸入任何其他類型的涎腺惡性上皮性腫瘤。 【治療措施】 涎腺未分化癌對放射治療有一定敏感性,但
2017-03-10 9 -
涎瘺
【概述】 由於外傷或外科手術損傷涎腺或涎腺導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稱為涎婁,臨床表現為面部皮膚有小婁口,時有清亮垂液流出。 本病主要原因為損傷,多發生在腮腺及其導管部,手術治療方法,治癒率高。涎腺區損傷後的清創縫合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
2017-03-10 7 -
淋巴組織腫瘤
【概述】 淋巴組織腫瘤中以淋巴細胞型者為最多,次為網狀細胞肉瘤,而巨濾泡型及何傑金氏病都很少。 【治療措施】 淋巴系統腫瘤對放射治療比較敏感,應及時進行放射治療,亦可採用化療。 【臨床表現】 患者各種年齡都有,平均以50歲左
2017-03-10 7 -
高度近視
【概述】 一般人近視眼到二十歲以後就會定下來,可是對於某些高度近視患者,尤其是遺傳性高度近視者,甚至到了二十五歲之後,度數仍繼續再加深。 【診斷】 高度近視患者因視軸拉長,故視網膜變薄,除了視網膜剝離機會增加外,另外可能產生的病變
2017-03-10 10 -
協調陰陽
①疾病的表裡、寒熱、虛實,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疾病的病機,總不離陰陽的偏盛偏衰協調陰陽,就是對各治療方法的概括。即利用藥物四氣五味的偏性,以及針灸補瀉作用等,以調治病理上陰陽的偏盛,使之恢復相對的平衡,導致疾病的好轉或痊癒。 ②人體內
2017-03-10 10 -
畜血
病證名。一作蓄血證。指瘀血內蓄的病證。《素問·繆刺論》:“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這是蓄血證的早期文獻。現結合臨床情況,大致可為二。 ①指多種內有瘀血的病證。《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蓄血,瘀血鬱結也……當有
2017-03-10 10 -
瘀血胃脘痛
病證名指胃脘痛因於瘀血滯結所致。見《東醫寶鑒·外形篇》卷三。《症因脈治》卷指出此病證有“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的症候特點。高鼓峰《醫宗己任篇》:“血痛者,胸膈刺痛,脈必濡澀,食可進,四物東加黃、桃仁、紅花主之。”《醫學三字經》卷
2017-03-10 27 -
心悗
證名心中煩亂而悶的症候。由下元精氣不足或血虛陰火熾盛致心無所養引起。《雜·口問》:“下氣不足,則乃痿厥心悗。”《雜病證治準繩》:“榮氣不營,陰火熾盛,是血中伏火,日漸煎熬,血氣日減,心包與心主血,血減則心無所養,致使心亂而煩,病名曰悗。”
2017-03-10 4 -
諸氣膹鬱
指各煩懣鬱悶的氣分病證《素問·至真要論》:“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一般表現為咳嗽、喘息及胸部悶塞等症,多屬於肺的病變。 生理:肺主氣,司呼吸,所以肺的病變,以肺氣上逆為主。它既可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氣失宣,或痰濁所阻而肅降失職,也可由
2017-03-10 16 -
追蝕瘡疽腫法
外治法之即直接將腐蝕藥撒於患處,腐蝕瘡瘍惡肉的一方法。見《外科精義》卷上。該法能使瘡瘍毒氣外泄,惡肉易去。常用方劑有白降丹、紅升丹、五五丹等。適用于癰疽膿成未潰,或潰而瘡口小;或腐肉不去肉芽不生者;或痔瘡、瘰鬁、贅疣等;或胬肉突出者。證
2017-03-10 19 -
主氣
運氣術語出《素問·六元正紀論》。主司全年四時二十四節的風、熱(暑)、濕、火、燥、寒六氣,地面氣候的主要表現。由初之氣、二之氣至終之氣(六之氣),每氣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歲,年年如此。六氣所立之一歲,不同於一般曆法從正月朔日起算的
2017-03-10 8 -
小腸脹
病名脹病之。見《靈樞·脹論》。證見少腹(月真)脹、引腰而痛。以小腸受盛之官,受盛水穀而分清濁,水液滲於,糟粕歸於後。寒氣上逆,則化物不出,故小腹(月真)脹,引腰而痛也。治當分理水穀,俾二便通行,則脹滿自解,通幽化濁湯主之。
2017-03-10 5 -
血翳包睛
病證名見《銀海精微》。又名彩雲捧日。系肝肺風熱壅盛,心火內熾,瘀血凝滯所致。常併發於椒瘡並由赤膜下垂演變而來。《目經成》卷二:“此症初起,或左或右,赤腫狂痛,淚流如湯,畏避不敢向陽,恍若暴風客熱。失治,赤脈大小縱橫,貫過風輪。越宿,加頭
2017-03-10 2 -
下竟下
脈學術語指診尺部脈時,手指向下(臂側)移至脈搏盡端,所謂下尋尺澤,以測候病位。《素問·脈要精微論》:“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說是診尺膚部位。
2017-03-10 3 -
醫
①古代對醫生的稱謂,“醫”字,《說文》解釋“治病工”並提到“古者巫彭初作醫”。《後漢書·郭玉傳》中也提到“毉”。“醫”字從酒,說明古代治病時以酒為使。“毉”字從巫。說明巫和醫曾在相當長時間內混同。後世多把“醫”作為醫生的簡稱。 ②泛指
2017-03-10 3 -
下層導藥
治療白喉病的藥物分類見《白喉忌表抉微》。在“正將”中的下層導藥:郁李仁、知母、生土牛膝兜、澤瀉、清寧丸。在“猛將”中為:生黃、元明粉。在“次將”中為:車子、燈芯、蓮子肉。參見藥將條。白喉正將條。
2017-03-10 3 -
喑俳
病證名即瘖痱。出《素問·脈解》。《聖濟總錄》卷五十:“喑俳之狀,舌喑不能語,足廢不用。蓋腎脈絡舌本,腎氣內奪,氣厥不至舌本,故不能語而為喑;腎脈循陰股,循行內踝,入足下,腎氣不順,故足廢而為俳。”參見瘖痱條。
2017-03-10 8 -
子滿
病名《諸病源候論》卷四十:“胎間水氣子滿體腫者,此由脾胃虛弱,臟腑之間,有停水,而挾以妊娠故也。”症見妊娠而遍身浮腫,腹滿兼喘。因平素脾腎陽虛,水濕氾濫,孕至六七月,胎體漸長,胎氣壅塞,以致影響氣機升降,運化輸布失常所致。治宜溫陽健脾,
2017-03-10 9 -
中風惡證
證名中風病出現口開、遺尿、手撒、眼合、鼻鼾等五臟氣絕證者。屬於脫證。見《世醫得效方·風科》“中風惡證,口開者,心氣閉絕也;遺尿者,腎氣閉絕也;手撒者,脾氣閉絕;眼合者,肝氣閉絕;鼻鼾者,肺氣閉絕。備此五證,尤不可治。五證中才見證,猶當審
2017-03-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