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生地酒(水腫臌脹)
【來源】《太平聖惠方》 【配方】大地生120克,杉木節50克,牛蒡根(去皮)120克,丹參30克,牛膝50克,大麻仁60克,防風20克,獨活、地骨皮各30克,好酒1.5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搗碎細,布包,用酒浸於淨器中,密封口,7日後開
2017-03-10 12 -
刺五加酒(腸風)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刺五加6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刺五加入酒內浸泡10天后服用。 【主治】腸風痔血,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用法】每服20毫升,日服2-3次。
2017-03-10 46 -
丹參酒二(癩病)
【來源】《千金翼方》 【配方】丹參、前胡、細辛、卷柏、天雄(去皮)、秦艽、茵芋、乾薑、牛膝、芫花、白術、附子(去皮)、代赭、續斷、防風、桔梗、茹、礬石(燒汁盡)、半夏(洗)、白石脂、石南、狼毒、桂心、菟絲子、芍藥、龍膽、石葦、常山、黃連、
2017-03-10 4 -
丹參酒三(癲癇狂)
【來源】《太平聖惠方》 【配方】丹參200克,米酒(50度)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碎為粗粉,加入米酒,密閉浸漬14天,過濾,壓榨藥渣合併酒液,再過濾至澄清。 【主治】癲癇,神經衰弱,腦震盪後遺症,頭痛失眠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 【用
2017-03-10 8 -
丹參酒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本病是一種進展緩慢的周圍中小動、靜脈閉塞性炎症。屬中醫“脫骨疽”、“十指零落”範疇。系因脾腎兩虛,寒溫侵襲,凝滯脈絡所致。 (驗方) 【配方】丹參30克,60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丹參洗淨,煎碎,裝入細口瓶中,加白酒約500毫升,封
2017-03-10 5 -
丹參酒方二(水腫臌脹)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丹參、鬼箭羽各一兩半,秦艽(去苗土)、知母(冬月不用)各一兩,豬苓(去黑皮)三分,白術一兩半,海藻(洗去鹹炙)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一兩,桂(去粗皮)、獨活(去蘆頭)各三分。 【制法】上一十味,以酒九升,浸五
2017-03-10 7 -
丹參石斛酒(腳氣)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石斛(去根)60克,丹參、川芎、杜仲(去粗皮)、防風(去蘆)、白術、黨參(去蘆)、桂心、五味子、白茯苓、陳橘皮(湯浸出白炒)、黃芪各30克,乾薑(炮)45克,炙甘草15克,山藥30克,牛膝45克,當歸30克,
2017-03-10 13 -
丹砂酒方二(喉痹)
喉痹亦作喉閉。泛指咽喉腫痛病證的統稱。通常主要因風熱或陰虛所致。風熱邪毒侵襲咽喉,主要表現為咽部紅腫灼熱,吞咽不利,疼痛,聲音低啞,同時可伴頭痛、寒熱等,與急性咽炎相似。陰虛喉痹主要因陰虧火旺,虛火上炎所致,主要表現為患部潮紅,呈慢性充血
2017-03-10 11 -
丹砂酒方一(癲癇狂)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丹砂(成塊者)半兩,麝香(研)二錢。 【制法】上二味,同研細和勻,用無灰酒二升,於瓷瓶內浸,以慢火煨,時用銀筋攪令熱。 【主治】心神不定,好登高臨險,言語不避親疏,時時自笑,高聲叫呼,舉止無常,大便秘,小便赤
2017-03-10 6 -
當歸獨活酒(產後風痙)
(驗方) 【配方】獨活(去蘆頭)60克,大豆500克,當歸10克,酒1公斤。 【制法】先將獨活、當歸碎細,用酒浸泡,1宿後,再將大豆炒之,令青煙出,投酒中封閉,候冷去渣。 【主治】產後血虛,中風口噤。 【用法】每次溫飲1杯許,每日3次。
2017-03-10 8 -
當歸酒二(小兒弄舌)
小兒弄舌是指小兒時時伸舌,上下左右,有如蛇舔。其原因有心胃蘊熱,挾有肝風所致者,也有因胎寒腹痛,脾胃氣血不和所致聚唾弄舌者。以下介紹的當歸藥酒則適用於後一種情況。本方對小兒虛寒腹痛亦有效。 (《普濟方》) 【配方】當歸(切焙粗搗)一分,豬
2017-03-10 8 -
當歸酒六(頭痛)
頭痛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有因外感引起者,有因內傷引起者。其中疼痛劇烈,經久不愈,呈發作性者,又稱作“頭風”。頭痛因外感引起者,多為風邪所致或夾有風邪。酒能辛散風邪,故與其它藥物相配,可用於外感頭痛。頭痛因內傷引起者,多為血瘀、血虛、痰濁、
2017-03-10 7 -
當歸酒七(痿證)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當歸1000克,曲適量。 【制法】將歸入砂鍋內加水5000毫升煎煮,待煎至3500毫升,出鍋待冷;再將曲壓成細末,放入汁內攪勻,注入壇內密封,注意周圍保溫,令發酵,10日後可服用。 【主治】筋痿,各種疼痛,月
2017-03-10 10 -
當歸酒三(流產)
【來源】《普濟方》 【配方】當歸(炙令香、剉),芍藥(剉炒)各二兩。 【制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錢整,以無灰酒一盞,入生地黃汁一合,於銀器內,慢火煎至七分去滓。 【主治】治妊娠墮胎後血不止。 【用法】溫服,以惡血下為度。
2017-03-10 10 -
當歸酒四(筋骨諸病)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當歸。 【制法】上藥煎汁,或釀或浸,並如常法(釀、浸法見“牛膝酒”下。) 【主治】和血脈,堅筋骨、止諸痛,調經水。 【用法】飲用。 說明:本方見《本草綱目》卷二十五附諸藥酒下。
2017-03-10 11 -
當歸酒五(痿證)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馳緩,手足痿軟無力的一種病證。多因熱病傷陰,筋脈失養;或濕熱浸淫筋脈肌肉;或肝腎虧耗,精血不足;或瘀血阻滯脈絡等原因造成。根據其臨床表現,又有皮痿、肉痿、筋痿、脈痿、骨痿等不同。 治療痿證的藥酒,有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者,如
2017-03-10 9 -
當歸酒(癰疽、瘡瘍、發背)
【來源】《普濟方》 【配方】辣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四錢。木香、白芷各二分。 【制法】上細剉,每服三錢半,以醇酒一蠱,慢火煎七分,入乳香末半錢。 【主治】治癰疽陰證,頭平向內,沉黯不痛,渾身患處不熱。 【用法】不饑飽溫服。以排膿散、加味千
2017-03-10 31 -
當歸酒方(背強口噤)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當歸、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各一兩半,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二兩半,獨活(去蘆頭)三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四杖。 【制法】上六味,剉如麻豆,以酒三升,煮取二升去滓。 【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 【用法
2017-03-10 6 -
當歸元胡酒(痛經)
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是月經前、後或行經時,以下腹及腰部為主症的一種病症。導致本病的原因可有氣滯、血瘀、寒凝、氣虛等不同。經前下腹痛,痛連脅肋,或兼見乳脹者,多因氣滯所致;經前或月經剛來時,少腹刺痛拒按,經色紫暗,或有瘀塊者,多因血瘀所致
2017-03-10 9 -
黨參酒(下痢泄瀉)
(驗方) 【配方】老條黨參1只,酒0.5公斤。 【制法】黨參選用粗大者連須,將其拍出裂縫,置於淨瓶中,注酒浸之,封口7日後取用。 【主治】脾虛泄瀉肢冷,四肢無力,食欲不佳;肺虛氣喘息短,聲音低微,懶言短氣;血虛痿黃,頭暈心慌;熱性病津夜耗
2017-03-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