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葉三條筋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理氣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2017-03-12 11 -
驢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止渴。主黃疸;小兒驚癇;風熱赤眼;消渴。 【用法用量】內服:煮沸,200-600ml。外用:適量,點眼;或浸泡或塗搽。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大熱,黃疸,止渴。 2.《唐本草》:主小兒熱驚、急黃等
2017-03-12 7 -
小南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寒凝氣滯胃痛;膽絞痛;腹部脹滿疼痛;消化不良;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瘀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g;或泡酒;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45 -
甜瓜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湧吐痰食;除濕退黃。主中風;癲癇;喉痹;痰涎壅盛;呼吸不利;宿食不化;胸脘脹痛;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0.3-1.5g。外用:適量,研末吹鼻。
2017-03-12 5 -
石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高血壓症。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石寄生三錢,太白茶五錢,五味子、黃柏、黃芩、紅石耳、鹿銜草各二錢,水煎服。 ②治高血壓症:石寄生、朱砂七、竹根七葉、白茅根各三錢,蕎麥七、太白花、太白茶各二錢,水煎服
2017-03-12 29 -
簕莧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利濕熱;解毒消癰。主胃出血;便血;痔血;膽囊炎;膽石症;痢疾;濕熱泄瀉;帶下;小便澀痛;咽喉腫痛;濕疹;癰腫;牙齦糜爛;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2017-03-12 12 -
麂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氣;祛風;暖胃。主虛勞不足;腰腿酸痛;胃痛;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00g。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野雞病,蝶出作生,以薑進食之。 2.《隨息居飲食譜》:補氣,暖胃,耐饑,化濕祛風,能廖五痔。
2017-03-12 71 -
條葉垂頭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消腫;健胃止嘔。主高熱驚風;咽喉腫痛;脘腹脹痛;嘔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嫩苗:味微甘,苦、性溫,有健胃的功能。用於嘔吐。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熱消腫的功能。用於高熱症引
2017-03-12 12 -
雲霧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主瘀血阻滯或寒凝血滯引起的頭痛;腰背痛;腹痛;勞傷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泡酒,3-10g;或入丸劑。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2017-03-12 7 -
絨毛楨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消腫止痛;止血。主咳嗽痰多;癰癤瘡腫;骨折;燒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葉6-9g,根9-12g。外用:適量,研末調搽或水煎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7 -
小紅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截瘧。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小兒喘咳;跌打腫痛;骨折;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7 -
茅膏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損傷;腰肌勞損;胃痛;感冒;咽喉腫痛;痢疾;瘧疾;小兒疳積;目翳;瘰鬁;濕疹;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貼有關穴位。
2017-03-12 4 -
鹹酸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婦女經閉,小兒頭瘡,跌打損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腫,散毒,止痛,理跌打。 ②《本草求原》:浸酒壯筋骨,洗小兒爛頭。 ③《嶺南采藥錄》:凡經閉,以之和豬精肉煎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
2017-03-12 5 -
鐵拳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暑腹痛;尿路感染;乳腺炎;跌打傷痛;蘄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708 -
醬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蛇蟲蜂螯毒;燙火傷;浸淫瘡;中魚、肉、蔬菜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調敷;或化汁塗。內服:適量,湯飲化服。 注意 《隨息居飲食譜》:痘痂新脫時食之則癜黑。 附方 ①治百藥、百蟲、百獸之毒損人者:豆醬,水洗去汁,以
2017-03-12 5 -
酸模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泄熱通便;利尿;殺蟲。主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熱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濁;惡瘡;疥癬;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搗計。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本草經集注》:療疥。 2.《本
2017-03-12 14 -
金剛大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1.5-2.4g,嚼或磨碎開水沖。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3 -
蓮蓬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散結。主感冒;咽喉腫痛;咳嗽咯血;便血;尿血;朋經不調;乳腺炎;瘰鬁;癰癤腫毒;癰瘡濕疹;跌打損傷;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2017-03-12 23 -
姜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主疔瘡癰腫;乳癰;瘰鬁;豌豆瘡。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每日1-3g;或泡飲。外用:適量,研末敷。 附方 《綱目》: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礫。邵伯溫雲:“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類得之則為礓礫是也。”俗作(石羌)礪
2017-03-12 10 -
金剛一棵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調經止血;收斂固脫。主濕熱黃疸;下痢膿血;瘡癰腫毒;毒蛇咬傷;月經不調;崩漏;子宮脫垂;脫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消炎解毒、調經止血的功效。用於子宮脫垂
2017-03-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