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藥物對癲癇患者自殺行為的影響

癲癇患者存在一定的自殺傾向, 自殺不僅是指個體蓄意或資源採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 還包括潛在的自傷行為, 如故意的對抗癲癇藥物治療的不依從性和參加一些危險性大的活動, 如爬山、游泳、高空作業等等。 自殺行為除與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發作頻率、發作類型、癲癇類型等因素有關外, 抗癲癇藥物對該行為的影響作用也不容忽視。

研究發現, 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鈉可增加癲癇患者自殺的危險性, 而卡馬西平和丙戊酸鈉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癲癇患者的情緒和認知功能, 降低自殺的危險性,

因而可作為有認知障礙的癲癇患者的首選藥物。

新型抗癲癇藥物, 如奧凱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噻加賓、加巴噴丁、左乙拉西坦和乙琥胺等, 有關這些藥物對癲癇患者精神方面的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 尚不能證實能增加自殺的危險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藥物對癲癇患者的情緒和認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癲癇患者自殺行為的產生可能是抗癲癇藥物與其他潛在的危險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