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皮膚、粘膜均很嬌嫩,
護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等嚴重的後果,
因此對臍部、皮膚的護理十分重要。
臍部護理:
臍部護理應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臍帶未脫落之前。
此時,
臍帶殘端是一個創面,
臍帶內血管尚未完全閉合,
有時還會滲血,
加之臍部凹陷,
容易被尿液污染,
容易發生臍炎並導致敗血症。
臍炎可表現為臍周皮膚紅腫,
臍部有滲出物,
嚴重時新生兒可表現為精神弱、吃奶差,
甚至發燒等全身症狀。
因此,
在這一階段,
臍部護理尤為重要。
首先要保證臍部乾燥,
尿布不可遮蓋臍部,
以免尿濕污染臍部。
其次要經常檢查臍部是否有紅腫、滲出。
可用75%酒精擦拭臍帶殘端和臍輪周圍以保證臍部清潔乾燥。
如有結痂者,
對結痂下有無滲出物或膿性分泌物更應加以關注和清潔處理。
凡有結痂者,
注意不要用龍膽紫處理,
以免掩蓋症狀,
延誤治療。
第二階段是臍帶脫落之後,
此時仍會有少量分泌物,
僅需每日用75%酒精棉棒擦拭3次左右,
保持臍部乾燥、清潔即可。
切忌自作主張往臍部撒消炎藥粉,
往往未能消炎反而導致感染。
當臍炎伴有全身症狀時,
最好到醫院就醫,
或請醫上門指導,
因為此時需應用抗生素治療,
不是家長可以自行處理的情況了。
新生兒臍部經過結紮處理後,
大約在7天左右脫落,
經電烙處理的臍帶可能早1~2天脫落。
由於嬰兒臍部包紮物極易被尿滲濕,
所以應用酒精消毒,
並更換無菌紗布。
有時臍帶已脫落,
臍窩仍有滲出物,
要用95%酒精使其局部乾燥。
有膿性分泌物或見有肉芽形成,
應到醫院去檢查,
除局部處理外還要做全身治療,
因為嬰兒敗血症往往從臍部進入血流,
來勢兇猛,
要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臍帶未脫落之前新生兒不可以進行盆浴,
否則包紮的紗布會弄濕,
不但影響乾燥,
還會造成感染,
只能進行擦浴以保持皮膚的清潔。
包尿布時鬆緊帶應圍在臍部繃帶的下方,
有尿隨時更換。
保護皮膚清潔:
要經常洗澡。
在臍帶脫落前,
不要把新生兒全身浸在水中洗,
以免臍帶被浸濕後污染。
可採用分段洗的方法,
洗後及時擦乾頭部;再分別洗上身和下身。
洗澡水溫不宜過熱,
一般在40±3℃既可,
先放涼水後兌熱水用肘部試至溫度適宜。
洗澡前應先準備好替換的衣物。
洗澡忌用刺激性肥皂,
一般可選用專門的嬰兒皂或嬰兒浴液。
洗澡毛巾應柔軟,
可選用純棉製品。
洗臉部時應先用乾淨棉球清潔眼部和鼻腔。
洗身體時應注意洗淨皺褶處,
尤其是頸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這些部位洗後需用植物油或滑石粉塗抹,
塗粉不可過多,
以免潮濕後硬結刺激皮膚。
替換的衣物和尿布應選用質地柔軟,
吸水性強,
透氣性好的純棉製品,
化纖類織物對新生兒是不適宜的。
給小嬰兒洗澡,
動作要快、輕柔,
洗後立即擦乾,
穿好衣服,
以免受涼。
洗澡時間不可安排在嬰兒吃奶後或要睡覺時,
一般可在嬰兒吃奶後一個多小時,
孩子處於覺醒狀態時為宜。
其次,
嬰兒排便後應及時清洗臀部。
洗後在肛門周圍塗植物油、凡士林或鞣酸軟膏以免臀部因尿、便刺激而發生臀紅和尿布疹。
植物油可選用香油,
事先加熱消毒後置於乾淨器皿中備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