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新生兒太乖也要提高警惕

小生命降臨人世, 每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動作和表情, 都會給父母帶來無比的喜悅。 有的父母面對新生兒的下巴抖動、小拳頭緊握、四肢蜷曲等正常現象, 會提出疑問:這是正常的嗎?而對於有些新生兒四肢直伸、活動少, 面部缺乏表情, 吃奶吸吮力不強, 很少哭鬧等不正常的現象, 卻誤認為孩子很乖。

殊不知孩子在乖的假像下, 可能隱伏有各種嚴重的疾病。

大寶寶患病, 自己能說出身體有何不舒服, 這樣可以引起大人注意。 而新生兒則不同, 生病時反而會顯得安靜, 表現為不吃、不哭、不動、無反應、體溫不升。

刺激其耳朵、鼻子、足底, 新生兒不動、不哭、對刺激無反應。 餵奶不肯吃, 長時間不喂, 也不會因饑餓而啼哭、吵鬧、手足較為冰涼。 若新生兒出現上述情況, 表示孩子病得較重, 就應趕快找醫生。

就四肢活動來講, 同樣表現為安靜、動作少的小嬰兒, 有的是肌肉張力增高, 下肢強直呈交叉狀。 這種小兒往往精神呆滯, 反應不靈敏。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 智力發育落後逐漸明顯。 這種現象可能患有先天性腦發育不全症。 有的小兒因營養不良, 致使肌肉發育不良, 或患先天性肌弛緩綜合征, 肌張力低下, 表情呆鈍, 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 這些都需要去醫院檢查, 以明確診斷。

總之, 正常新生兒應該是面色紅潤、哭聲響、吸吮有力, 隨著月齡增長有相應的變化。

例如, 3個月以後認識親人, 發出咯咯的笑聲等。 如果小兒由原來的活潑好動, 突然變得乖了, 很可能是得了急性病的表現, 宜速去醫院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