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以白斑為主要皮疹的後天表皮色素脫失性皮膚病, 雖對機體健康無礙, 但嚴重損害患者容顏, 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精神傷害, 中醫診斷青年白癜風的方法很多, 但有一個統一的原則就是儘早診斷, 早診斷、早治療對防治白癜風有著積極的意義。
白癜風中醫稱之為“白駁風”, 歷代古籍論述頗多, “血瘀于皮裡論”:王清任的《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湯所治症目》提出“白癜風血瘀于皮裡”之說, 主張用通竅活血湯化裁治療, 為中醫論治白癜風開拓了新的途徑。 當代中醫皮膚科學者多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機理主要責之于肝鬱氣滯,
營衛不和型:白斑色淡, 邊緣模糊, 病程短, 起病突然, 發展迅速, 好發於頭面頸、四肢或泛發全身, 無自覺症狀。 舌淡紅, 苔薄白, 脈弦, 相當於白癜風的尋常型進展期階段。 治法:調和營衛, 疏風通絡。
經絡阻絡型:白斑周圍色素加深, 邊界清, 發展緩慢, 白斑內毛髮變白, 病程久, 皮損局限一處或泛發全身, 或發生在外傷部位, 舌暗紅或有瘀點瘀斑, 脈澀。 相當於白癜風的尋常型靜止期階段或節段型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