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請給孩子留點心理空間

“望子成龍, 盼女成鳳”, 家長們費盡心力地安排, 無非是想讓子女過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 為此, 有些家長不惜委屈自己, 把所有的時間、金錢都花在了孩子的成長投入上。 學奧數、彈鋼琴、練英語, 為了讓孩子獨佔鰲頭, 恨不能把他們的娛樂時間都占滿, 很多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了原本該輕鬆快樂的幼年時光。 還有些家長, 喜歡對孩子灌輸一種非某專業不學的思想, 讓孩子無論如何都要向著這個方向發展。 很多人就是在家長的灌輸下, 囫圇地選擇了人生方向。 甚至還有些家長, 覺得孩子的長相不漂亮,

硬要帶孩子去整形, 不想讓他們在任何方面遜色於人。

這樣的呵護到底對不對?我們擔心孩子走錯路, 就乾脆替他們做選擇。 但往往事與願違, “精心呵護”下的孩子, 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比如消極、自卑、抵觸, 有的甚至成了所謂的“差孩子”。 他們為父母交出的成長答卷與父母的期望往往相差甚遠。 你會發現, 很多孩子幼年時很機靈, 長大後, 靈性卻再難找尋。 這讓我們不禁歎息, “家長把孩子管傻了”。

父母們對孩子的“過度關愛”往往與他們自身的壓力有關。 他們常不自覺地把生活中面臨的壓力轉嫁給孩子。 很多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 總是對他們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 然而這些要求通常是以父母自我為中心的。

在父母過度關愛下的孩子, 心靈的私人空間總處於被侵佔、被填充的狀態, 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尋求解脫。 其中, 一部分人會表現得叛逆, 對父母的疼愛全盤否定;還有一部分則會在父母的管束中妥協, 變得過分依賴家長, 判斷和選擇能力日益減弱。

父母在對孩子履行愛的職責時, 應多引導, 少約束。 盡力克服自身的焦慮, 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心靈成長環境。 要做孩子生活的導師, 指導而不灌輸。 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遇到需要孩子獨立面對的選擇時, 應該敢於放手, 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孩子會在享受父母給予的自由時, 慢慢強化自己的正確行為, 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與孩子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 不要過分干涉。 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和他們交朋友, 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主權, 學會自我管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