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天氣變化無常, 針對小孩的免疫力較為低下, 特別容易受寒, 而在這一個過程中, 最容易導致小孩腹瀉, 下面我們看看中醫如何治療腹瀉?
寶寶腹瀉的原因
餵養過量或餵養次數過多。 有些爸爸媽媽, 怕寶寶餓到了, 就經常給寶寶吃得太多, 或者是增加了一天的餵養次數, 導致寶寶腸胃消化不良。
饑餓。 饑餓也會使嬰兒腹瀉, 當餵養不定時, 會使寶寶的胃腸道不能定時分泌消化液, 從而降低機體功能。
寄生蟲。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 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
抗生素。 如果你的寶寶在抗生素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發生腹瀉, 可能與藥物有關。 告訴醫生, 看看是否可以換用其他藥物或療法。
治療腹瀉的中醫食療偏方
1、粳米薑茶:
茶15克, 生薑10克, 大棗7枚, 粳米30克, 同煮成粥食之。
2、山楂山藥粥:
山楂30克, 山藥30克, 粳米100克, 紅糖適量, 煮粥食之。
3、淮山藥粥:
材料:粳米50克, 淮山藥細粉20克。
製作:上述材料同煮成粥, 每日2-3次。
功用:具有健脾的功效。 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有效。
4、茯苓前仁粥:
取茯苓粉30克, 車前子30克, 粳米30克。 先將車前子布包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
5、山楂神曲粥:
取山楂50克, 神曲15克, 粳米30克。 先用紗布將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鍋中加水適量, 煎煮半小時後去掉藥渣, 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 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 每天2次。 具有健脾和胃, 消食導滯之功效, 適用於飲食不節或餵養不當, 而致消化不良的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