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在剛出生不久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黃疸, 表現為皮膚發黃, 甚至眼白也變黃, 這難免讓新手爸媽焦慮不安。 新生兒黃疸是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的一種症狀, 大多數黃疸可在5~7天消退, 但如果新生兒黃疸的顏色格外黃, 或者持續時間長, 就應該及時就醫。
原因之一: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出生後, 身體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 過剩的紅細胞被破壞後產生的大量膽紅素, 使新生兒眼睛鞏膜、皮膚、黏膜和其他組織染成黃色。 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
足月兒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
原因之二:母乳性黃疸
如果你的寶寶是母乳餵養的, 在出生頭幾天若是母乳量不夠, 也可能造成新生兒黃疸。 因為寶寶沒有得到足夠的水分, 就無法通過大便清除體內過多的膽紅素。 母乳性黃疸一般出現在生後3~4天, 但除黃疸外, 寶寶其他方面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出現這種情況, 通過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數, 或者添加配方奶等方法, 讓寶寶攝入足夠的乳汁,
原因之三:母嬰血型不合
母嬰血型不合而導致的寶寶黃疸多數出現在出生後2-3天, 常見的是ABO溶血, 即母親是O型血, 寶寶是A型或B型血, 寶寶除了黃疸外, 還可能有貧血和肝脾腫大的特徵。 一旦被確診為新生兒溶血, 一定要儘快採用藍光照射治療, 絕不可拖延。
否則, 黃疸進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 如不及時治療, 寶寶可能很快會死亡, 即便倖存, 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因而家長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原因之四:藥物性黃疸
磺胺等一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藥物, 可導致病理性黃疸。 有報導稱, 母親在孕期使用過非那根、安定等藥物,
原因之五:新生兒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是嬰兒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 以肝內和肝外膽管進行性炎症和纖維性梗阻為特徵, 從而導致膽汁淤積及進行性的肝纖維化。 一般在出生後兩周出現黃疸, 並逐漸加重, 同時伴有肝臟腫大。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 就是寶寶大便性狀的改變——顏色逐漸變淺, 甚至會變成白色的便便。
另外, 新生兒肝病、新生兒產傷和某些酶缺乏病、紅細胞形態異常等, 都有可能會導致新生兒黃疸。 所以說, 引起寶寶黃疸的原因多而複雜, 家長不容忽視, 一旦發現自己的寶寶出現了黃疸,